这个团队让锂电池隔膜降为“白菜价” 攻关15年跃居全球第一

封面新闻记者 马晓玉 闫雯雯

5月23日,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正式开启。活动现场,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吴桐教授。

吴桐接受记者采访

曾经40元的隔膜

现在只需0.5元

厚度仅有5微米,相当于一张普通打印纸的一半,看起来稀松平常的白色“塑料布”,便是锂电池隔膜,它能使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对于锂电池的重要性堪比瓣膜之于人体心脏。从手机、电脑再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早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隔膜曾一度是我国锂电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块“短板”。

“隔膜最早卖给我国的时候是40元一平方米,现在卖5毛钱一平方米。”从2008年开始,吴桐和他的团队就开始研究隔膜,经过15年的产学研技术攻关,最终成功实现隔膜国产化。“目前,我们的公募市场占比已经达到了83%,排名世界第一。”吴桐说。

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锂电年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超过1.2万亿元。据相关研究机构测算,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0%以上,对锂电池的需求同样快速增长。2023年锂电池隔膜的需求量达到100亿平方米以上,2025年将达到250亿平方米以上。

做个有心人

向自然“取经”

“科学家精神其实就是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在吴桐看来,很多现代科技其实都来自大自然的启发,而并非人类独立创造的结果。大自然经过数亿年的进化,已经为人类的多数难题找到了最优解,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是经过了无数次锤炼的艺术品。

“高铁的车头设计就是参照了翠鸟的嘴巴,所以大自然其实就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发明者,我们科学家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这些规律,把它投入到我们的科技进步过程中,造福人类。”吴桐说。

而对于青年科学家,吴桐则建议:要做个有心者,“苹果落地落了几千年,但牛顿却能从其中发现万有引力的定律。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发明其实都来自大自然的启发,对年轻人来说,要像牛顿一样,做个有心人。如果有心,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无心,则所有的必然都是偶然了。”吴桐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