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达200吨,7.5级地震却安然无恙的“天下第一奇石”,有啥来头?

地壳有时会出现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引起地球表层振动,就是地震。地球上每年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太小或太远,人们感觉不到。当地震达到一定强度,发生在有人类生存的空间且人们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时,便可造成灾害。地震灾害有三个特点:突发性,人们对绝大多数地震还不能作出临震预报;瞬时性,地震在瞬间发生,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可能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

我国地震烈度划分为十二度:小于三度,人无感觉;三度,少数静止的人有感觉;四度至五度,门窗作响、吊灯摇晃;六度,人们仓皇出逃,房屋损坏;七度至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度至十度,房屋破坏或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度至十二度,毁灭性破坏。而在我国,居然藏着一块重达200吨,7.5级地震却安然无恙的“天下第一奇石”。那么,它到底有啥来头?

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东山风动石坐落在东山古城东门海滨石崖上的素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引以为荣、视如珍宝的自然奇观,是旅游者喜爱的美景之一。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首,被古代文人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人们常说,到了闽南,不到东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东山,不到东山风动石,则更是一大憾事。

风动巨石耸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宽44.47米,长4.46米,重约200吨,上尖底圆,状似仙桃,巍然“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石的接触面仅为十余平方厘米。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人若仰卧磐石上,跷起双足蹬推,巨石也摇晃起来,但又不会倒下。人们站在东山风动石下面,有一种惊险的感觉,叹为天下奇观,故名“风动石”,诗曰:“风吹一石万钧动”。

东山风动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岛,企图抢走这奇异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绳索,拼命拉它,可是倭寇费尽了力气,只听到“嘣”了几声,绳索全断了,倭寇纷纷掉落海里,十分狼狈,东山风动石却依然屹立在原地。关于东山风动石,历代名人吟唱甚多,如明代文三俊诗曰:“是石是星丽太空,非风摇石石摇风。云根直缔槐杓上,月馆堪梯小八鸿”。

东山岛的这块风动石的历史相当悠久,形成于千百年前,历经沧桑依然傲然挺立。在风动石的正面,有明代的题刻:“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故此石也被称为“三忠石”。1918年2月13日,东山岛发生7.5级地震,山石到处滚落,房屋倒塌,可岌岌可危的风动石却安然无恙。书法家沈振东曾在石上临摹毛泽东的笔迹,描上“风景这边独好”的词句,再由石匠镌刻其上。

此外,东山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这里的海水湛蓝如天空,沙滩绵长柔软。阳光明媚充裕,树林深深莽莽。白帆点点,海鸥翱翔,是一个优良的旅游度假胜地。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福建漳州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重达200吨,7.5级地震却安然无恙的“天下第一奇石”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