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论万国全图》注解释读09

全图西北角

赤道北地半球之图

原文:

此图具有度数尺寸,裱匠勿将边幅裁损。其制屏横阔尺寸亦须与此图同式可也。

译文:

这张图上全都有度数尺寸,装裱匠人千万别把纸边裁剪了去。如果制作屏风的画,长宽的尺寸也应当和这幅图同样的比例才可以。

原文:

北半球之图,与大图异式而同一理。小图之圈线即大图之直线,所以分赤道南北昼夜长短之各纬度者也。小图之直线即大图之圈线,所以分自东至西之经线者也。稍为更置纵横,可以互见。若看南地极界内地形,与夫极星出地高低度数,则小图更为易观云。

译文:

南北半球图,和大图形式不同但道理一样。小图里面的圆圈线就是大图里的直线,也就是用来区分赤道南北昼夜长短的各条纬度线。小图里面的直线就是大图里面的圆圈线,就是用来区分从东往西的经线啊。这两张图的纵横不同,可以相互参考。假如要是想看南极地区的地形,和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低度数,那幺小图就更容易看清了。


日蚀

地。

月。带月天。暗者月之(影)。

日。带日天。

月蚀

日。带日天。

月。带月天。

地。暗者是地影。尖影有穷处,故不能蚀星。故星又在外也。

译文:

黑暗的是地球的影子。地球的尖影有消失的地方,所以不能够发生星蚀现象。因此星宿又在太阳天的外面。


原文:(原文有脱漏字)

或问:日月蚀之理如何?答曰:日蚀者,缘朔时月至黄道,在日之下,遮掩日光,人不能见日轮,谓日蚀也。然日轮了无失光,故其蚀非天下相同之蚀。或此处蚀,他处不蚀;或此处全蚀,他处半蚀。此因所当有斜正之异故也。

译文:

有的人问:日食月食的原理是什么?回答说:日食,是由于在朔日的时候,月亮运行到了黄道位置,正处于太阳的下方,并遮掩了太阳的光芒。人们不能够看到太阳,就说是发生了日食。然而太阳并没有推动自己的光芒,所以这样的日食,天下各处的人并不会看到相同的情况。有时这里日食,但那里没日食;有时这里是日全食,那里是日偏食。这是人们所在位置有斜有正不同原故。


原文:

月蚀,天下皆同也。盖月与诸星,皆借日为光。地形在九重天之当中,若望时月至黄道,正与太阳相对。地球障隔其光,不得直射,则月失其光,而人以为蚀。(此)地影(遮)之(故),出地影即复光矣。此交蚀之大略也。

译文:

月食,世界的上的人看到的都一样。原来月亮和各个星辰,都是借助太阳的光芒来发光。地球位于九层天的中央。如果在望日的时候月亮运行在黄道位置,正好和太阳相对。那么地球遮挡住了太阳的光芒,太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月亮上,那么月亮就会失去自己的光芒,人们就认为是发生了月食。(这是)地球的影子(遮挡)的(原故),月亮从地球影子里走出来就恢复光芒了。这就是日月食发生的大体原理。


原文:

问:何以知日大于地,地大于月?答曰:凡大小相等者,其小者之受光与不受光相半,而所蔽之暗影至于无穷。惟以小蔽大,是小者之受光,必过于半体,而其暗影渐远则渐尖细,远之极则无复暗影焉。其影无穷也,故月有蚀而星无蚀,月近地而星远地,则地影之所不能及也。若地与月等,则不当蚀矣。若日与地等,则从星皆蚀矣。所以知其大小之分也。别有图详之。

译文:

有人问:凭什么知道太阳比地球大,地球比月球大呢?回答说:凡是大小相同的物体,其中一个接受的光线与不接受光线的区域各占一半,于是掩蔽产生的阴影会延伸到无穷远的地方。只有用小的来遮挡大的物体时,小物体接受光线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半的面积,那么它的阴影随着距离变远就变得越来越尖细。远到极点时就没有阴影了。(它的影子无穷啊——疑似衍文)。因此,有月食却没有星食。月球离地球近,星辰离地球远,那么地球的影子有够不到的地方。假如地球与月球大小相同,那么就不应当出现蚀的现象。假如太阳和地球一样大小,那么所有的星星都会出现蚀的现象。凭这个就知道它们的大小区别。另外有图来详细的讨论。


原文:(有脱漏之文)

人从地上视日月大小不远,然月之离地十万四千四百一里又百分里之八十一;日之离地一千五百九十一万二千三百八十二里。人目之(见,其)近者大,而远(者小,此)其常也。今(日月距离)异而大小等,所()地,地大于月也。()验之交食可见。()故须光明。其故()。

译文:

人们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的并不多。然而月球距离地球104401又81/100里;太阳距离地球15912382里。用人的眼睛(看东西),越近的越大,越远的(越小,这是)常理啊。现在(太阳和月亮的距离)不同但大小看上去一样,()地球,地球比月球大。()通过日月食就明白了。()所以需要光亮。这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