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行为生物更易生存的原因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和进化机制


转自:知乎,Biowood

计算生物学 ENFP

利他行为,

生物圈内无处不在,

就人类社会而言:

母亲保护孩子不顾一切、消防员救人而失去生命,利他行为无处不在且被我们所熟知。


然而,在动植物世界,利他行为是否依旧存在呢?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

自然选择学说,这个学说告诉我们,物种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产生新的物种,实现生物的进化。

自然界中处处可见生存竞争的例子,比如南极洲帝企鹅在下水之前为了确定水中是否有海豹,往往相互往水中推拥,让同伴做替死鬼。

森林中的猴王拥有成群的妻妾,却不允许其他公猴“染指”它的一个妃子。

这些,

都是典型的利己行为。

然而,生存竞争只是一个方面,在自然界中同样存在着互助互爱的利他行为。

1.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和意义:


“利他行为”,

通过利他的对象及目的,

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


(1) “亲缘利他”。

即有血缘关系的生物个体,

为自己的亲属提供帮助或作出牺牲。

根据“亲缘选择”理论,生物的进化,

取决于“基因遗传频率的最大化”,能够提供“亲缘利他”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明显的进化优势。

也正是此,

“亲缘利他”行为在整个生物界都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中尤其常见。


(2) 与“亲缘利他”不同,“互惠利他”,

是对没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个体,

提供帮助,但这种帮助是有回报的。

即生物个体之所以想要帮助其他生物,是因为期望获得日后的报酬(报应)。

例如,

在非洲,一些刚刚吃饱的蝙蝠

可能会吐一些血给濒临死亡的伙伴,但也期望日后的报恩。


并且,他们不会继续向知恩不报的个体馈赠血液。


(3) 第三种利他行为,

是“纯粹利他”。

即不计任何报酬的利他行为。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利他行为。许多生物学家如劳伦斯、威尔逊认为这是一种“群里选择理论”。


他们认为,

遗传与进化,在生物种群更高层面上的,当生物个体的利他行为,有利于种群利益时,这种行为特征,就可能随着进化而被保留。

某些生物,如瞪羚,在受到威胁时,可能以一己之力,吸引捕猎者而保存群体的安危。

这种行为,在自然界并不常见,但也时有发生。

(下图揭示了这三种利他行为的分类,略)

因此,利他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描述,从“亲缘利他”层面,

利他行为可以让生物作出为保护亲属的牺牲,这种利他行为可以最大化生物繁衍的效率。

由于生物的进化取决于“基因遗传频率的最大化”,因此这种利他行为可以最大化生存优势。


从“互惠利他”层面,利他行为可以让增加物种的生存机会。

由于处于弱者的物种,可以更多的获取帮助,并在日后继续帮助其他生物,这种利他方式就可以增加边际效用,增强群体生存机会。


从“纯粹利他”层面,这就是一种完全的由群体进化演变出来的因素。


正是由于“纯粹利他”行为的出现,整个群体的生存机会得到了提高,在群体选择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 利他行为的进化机制

在早期进化理论里,达尔文(C. Darwin)提出的进化机制,

最为大众接受,他曾经指出,经过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

更有可能使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

这一观点,已经被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E. O. Wilson)所证实。


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发表100多年之后,剑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Hamilton提出广义适合度基础的亲属选择理论。

其核心是把进化的单位放在基因水平。

利他行为的本质是,利他基因通过其携带者帮助拥有共同基因的亲属,从而间接地传递自己,以达到基因而非个体利益最大化。

……

具体而言,当利他者,

带给接受者的利益b与二者的亲缘度r的乘积大于利他的代价c时,即rb > c,

利他基因就能够进化。


广义适合度概念,

成功解释了社会性昆虫的亲缘利他行为,强调利他者只为自己的亲属提供帮助或作出牺牲,并且与亲近程度成正比。

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彼此之间的利他倾向就越强,因为关系越近,相同基因就越多。

社会性昆虫的亲缘利他行为之所以存在和得以进化, 是因为有机体只是基因的载体, 自私的基因控制着个体的行为, 使自己的拷贝(复制)得到保存和大量繁殖, 而近亲具有共同基因的比例大, 这就决定了近亲之间在必要时要采取利他行为。


三种利他行为的本质,

都是基因的更好延续。

正如道金斯的自私基因理论认为, 个体不管是利他还是利己都在基因的控制之下。

有机体不过是基因的繁殖和功能单位, 是基因的载体、被基因控制的机器。

“成功基因的一个最突出特征, 就是它的无情的自私性, 这种基因的自私性,常常会导致个体的自私性。


然而, 我们也会看到有些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也会滋生出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这种观点在亲缘利他, 到互惠利他, 再到纯粹利他,

利他理论三个领域,都可以被很好的解释。这也正是利他行为进化机制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