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器发现神秘航天器撞击月球,出现神秘撞击坑,还不知道哪来的

虽然月球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空间环境相似,但是月球与地球表面的差异却相当大,我们地球表面并没有太多撞击坑,而月球表面就不一样了。从探测器或者飞船传回的月球高清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存在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同样是差不多的宇宙环境,为什么两个星球表面差别这么大呢?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就是在于地球有浓密的大气层,而月球没有大气层。当来自宇宙深处的各种小行星、彗星或者陨石等小碎片撞击地球时,大气层会起到阻挡的作用,尺寸较小的小碎片直接在大气中剧烈燃烧,化作一道流星雨,直接消失了。只有尺寸比较大的小天体才会没法完成燃烧,最后一些碎片会撞击地球,这样的情况就相对较少。而月球没有大气层,意味着来自宇宙深处的各种小碎片在抵达月球的过程中犹如进入“无人之境”,没有任何阻挡,直接撞击月球表面。除了小行星这些天然天体外,还有一些人造航天器可能会撞击月球,所以月球表面就存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撞击坑。

探测器发现神秘航天器撞击月球

人类探索月球的时间其实很早,早在1959年1月4日,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探测器成功飞越了月球,这是人类发射成功的第一个星际探测器。随后前苏联在1959年9月12日发射了月球2号探测器,这个探测器最终成功硬着陆到月球,它的设备在撞击月球后就停止了工作,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抵达月球表面的探测器。在1966年1月31日苏联发射了月球9号探测器,这个探测器成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软着陆月球表面的任务。在后来的几十年时间内,人类还先后发射了一系列探测器以及载人飞船前往月球,取得了很多成果。

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比几十年前更加成熟、更加先进,但是探索月球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能够将探测器送上月球或者环绕月球飞行的国家还是非常少,一些国家在尝试软着陆月球的时候还曾经失败,最终导致探测器“摔”到月球表面。例如以色列的“创世纪号”月球探测器、印度的“月船2号”探测器在着陆月球的最后阶段都失败,探测器以较快的速度“砸向”月面,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一些撞击坑,当然,这些探测器也摔了个稀巴烂了。除了这些探测器在登陆月球失败以外,有一些航天器在完成使命以后,可能也会失控撞击月球。

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天文学家就发现了一个正朝着月球方向飞去的火箭体,随后这个重达4吨的火箭体在2022年3月4日以2.58公里每秒的速度撞击月球。NASA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在环绕月球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神秘航天器撞击月球时产生的撞击坑。令人惊讶的是,这次撞击在月球表面形成了2个撞击坑,其中一个较大的撞击坑直径大约为18米,较小的撞击坑直径大约为16米,较大的撞击坑叠加在较小的撞击坑上面,两个撞击坑加起来的最大宽度达到了29米。这是什么情况?这个火箭体是从哪里来的?

虽然在撞击月球之前,天文学家就已经预测到了月球是没法避免这次撞击事件的,但是在月球表面留下2个撞击坑,还是出乎天文学家的意料。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有2个撞击坑,可能是因为火箭体的两端都有较大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废弃的火箭质量主要集中中发动机的那一段,火箭的其余部分主要由一个空的燃料箱组成。虽然现在发现了撞击坑,但是科学家仍然不确定这个神秘火箭体的来源,也就是说不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火箭体。

月球发现重要资源

虽然月球看起来很荒凉,表面也遍布各种大大小小的撞击坑,但是现在已经成为我们人类探索的焦点。而我们探索月球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研究如何把月球改造成为我们人类的“第二家园”,而是为了未来在月球开发各种资源,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珍贵样本中发现了氦-3这一种重要资源。

虽然地球也有氦-3,但是地球的氦-3储存量非常少,已知的能够开发的氦-3大约只有500公斤左右而已,非常稀少,所以地球的氦-3就非常珍贵,有一些观点认为氦-3的价值高达30亿美元1吨。而月球的氦-3就非常多了,科学家估算月球的氦-3储存量可能高达100万吨,远超地球的储存量,如果我们能够在月球开发氦-3并将其带回地球加以利用,意义非凡。

因为氦-3是一种可以用作核聚变反应电站的燃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像化石燃料那样释放二氧化碳之类的温室气体,对环境是非常友好的。另外,100吨氦-3产生的能量就能满足全世界使用1年,也就是说,月球100万吨氦-3可以够我们人类使用上万年。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月球的氦-3,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人类文明就不需要再担心能源短缺的问题了。说不定在利用氦-3的基础上,人类文明的进步还会加快,早日实现星际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