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科学地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你需要科学思考,你需要科学地看待问题。似乎加“科学”这两个字,表达就上了层次,对对方的要求也高了许多。那究竟如何做才能算科学思考呢?


先来看一下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

看到这段文字,你我都感觉很抽象。有没有比较通俗的理解呢?是有的。通常大家说的科学思考,科学方法,大多都是指用科学的方式。什么是科学的方式呢?今天聊最主要的两种:归纳演绎

演绎和归纳(图片来源网络)

所谓归纳法,是由个别的经验归纳出普遍的原则,是从个别到普遍的方式。

举个例子,锐角三角形内角和180,直角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就可以推理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当然要证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从归纳法上说,完全可以这样推理。


为啥这是科学的方式呢?归纳法理论上需要群举所有的个体。一旦所有个体真的都被群举,得出来的特征,就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所有个体都被群举大多数情况是不可能的,这个在数学和逻辑中有专门的归纳推理法。


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呢?我们如何用归纳的思想,如何从个体或单一的事情提炼出规律,把个别经验总结为普遍的原则呢?也许你一直在用,比如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就是归纳的结论,只是这里的方式是不完全归纳。

有这样一则逸事,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很适合举这个例子。据说黑格尔的学生问黑格尔,什么是人?黑格尔说“两腿无毛的动物”。黑格尔的结论是归纳来的,而他的学生刚好给一个反例(一天学生给他一只两腿无毛的鸡)。黑格尔也是用归纳,但没有用到完全归纳。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归纳也肯定无法完全归纳,但我们可以用实际场景验证归纳。比如说周一早上会堵车,我们总结出规律每逢周一早出门15分钟,如果15分钟不够,那就20分钟。我们在不断归纳和修正中,就可以得出我们的最优解。好多事情也是,做一次有一个记录,两次、三次有个总结,第四次就能按照其中的规律做事情了。

工作中,我们可能经常劝说要总结、总结。总结的意义还在呢?我们把总结的结果归纳了,形成规律或者原则,这样的总结才能发挥价值。


演绎法和归纳法正好相反,它是从一般原则推论出特定结果。这种需要有一个大的前提,要得出正确的结果,就要保证这个大前提是正确的。比如说知道燃气灶点火是用的电池,那燃气灶不能打火了,我们就可以推论出电池没有电了。

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了解事物的结构,了解事物背后普遍规律。我们对事情的结构和普遍规律了然于胸,出了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就可以用演绎法推出方案。比如说任务物体连接处都容易出问题,这是普遍规律。如果哪天某一购物网站在大流量下不能支付了,大概率是链接支付通道出问题。


当然这里举得例子只是演绎的一种方式,但只要我们有这种思想,就可以用这种思想解决好多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关系推理等形式。(如果感兴趣,可以详细学习)

归纳和演绎很好用,但我们生活是复杂的,要解决常识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不但要通过自己的观察,还有已经掌握的事物规律,还需要不断交替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如何交替用呢?我们需要找好对象,从问题出发。

第一、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说燃气灶不能点火了。

第二、导致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没有燃气了

2)电池坏

3)燃气管出问题了

等等

第三、按照刚才假设的原因,挨个去想可以用什么实验来验证。

有没有燃气可以看燃气表

燃气管出问题了,看能不能通气,以及放开阀门有没有气流等。

第四、根据自己目前掌握的事物规律,来预测实验的结果。

按照第三步想到实验,逐步验证,验证后一定会有结果。也许第三步的假设全部是错的,那就继续假设。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第五、观察实验的结果,看看哪个符合你的预测。

也许有一项是符合的,也许一项都不符合。这个能力需要逐渐培养。


第六、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如果前五步都很好地完成了。到这里就有结果了。这个结论可以解决为什么燃气灶点不了火。下一次燃气灶出问题,我们就可以用结论来验证了。

通过这六步,可以让我们准确的思考,只有准确的思考才能触及到事情的真相。

如何才能科学地思考呢?用好归纳和演绎,我们要熟练地应用,更应该交替融合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