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环境也能得诺贝尔奖?地球环境问题着实刻不容缓

今年的物理学奖发布之后,大家纷纷表示“这也算?”“这也行?”

经历了近期的“郑州暴雨”、“国外山火”、“全国限电”、“长时间的高温”后,我们忽然发现,全球变暖正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未来会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到我们,所以吧,诺奖也开始追热度了。

“水蒸汽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严重很多,为什么是二氧化碳导致了全球变暖?”

“历史上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大的时候也有,为什么要担心现在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

……

总而言之化为一句话:现代的科学连三体问题都解决不了(解析解),我们也都知道蝴蝶效应,我们更知道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准确,那么,你们是怎么推导出全球变暖的?

在广大民众的眼里,科学家去推测未来全球变暖的恶果,和魔法师手里的水晶球确实差不了太多。

二战之后,全球遍布的各个气候观测点记录下来的越来越详尽的数据,实在太重要了,这些数据给科学家理论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哈塞尔曼的模型清晰的显示出:温室效应正在加速,从19世纪中期开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40%,地球大气在几十万年里也没有增加过这么多二氧化碳了。温度测量显示,在过去150年里,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1°C。

这就回答了之前的那个问题:人类的排放是气候变暖的原因吗?

答案:更大的可能性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