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吗?

提起碳中和这个词,估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或者碳中和与我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的曲线。我们可以发现,全球温度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随着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全球的平均温度是升高的。自1880年以来,全球的平均温度升高了1℃以上。

那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为什么会升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第二张图。

图 1-1

从图1-2,我们可以发现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升高。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势必会造成不断递增的二氧化碳浓度。

图1-2

如果你这么解释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变化间的关系,似乎也太小儿科了吗?只是二张简单的图而已。有没有更科学的解释呢?

为此,我们引入地球温室效应示意图。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大约50%被地表吸收,然后会产生辐射热。大气层存在的多种气体(二氧化碳等)会阻止辐射热透过大气层。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分子无时无刻处于振动状态,其震动得越快,温度越高。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受到辐射时,它们会屏蔽辐射,吸收辐射的能量,并加快运动,温度也由此而升高。

图 1-3

再如,我们把车停在室外,当我们打开车门的一刻,我们会感受到车内异常的热。这就是温室效应。阳光透过玻璃射入车内,车内气体会捕获热量,继而车内温度比车外高很多。

简单说来,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温度升高的原理就是温室效应。

说了这么多,碳中和跟我们自身到底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还是来看一张图。截至到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概为510亿吨。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任由其发展。那么,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会沿着路径1持续发展。可以预见,全球的平均温度会持续升高。这会导致一系列的灾难性问题产生:

图 1-4

异常炎热的天气会变多。以华东地区为例,目前炎热的时候是从7月底到8月中,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炎热的天气天数可能从一个月变成了3个月,甚至更长。

异常的气候灾害。随着平均气温的升高,空气的湿度也会变大,更多的水蒸气上升到云层,必然伴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极端的天气频繁发生,如河南洪水等事件会是常态。在内陆地区,如新疆,随着气温升高,更多土壤中的水分会挥发,导致土地更干涸,土壤沙漠化势必会加速。

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地的部分会被淹没。海平面上升主要来自于极地冰川的融化以及温度上升导致的海水膨胀。

粮食危机。 据报道,温度每升高1℃,全球小麦减产5.7%。目前全球小麦产量超过7亿吨,产量下降5.7%意味着全球将会损失近4000万吨小麦。其他主要粮食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疾病。中暑是我们在炎热天气容易出现的疾病。人体的降温主要来自于汗液的挥发,如果空气中的湿度足够大,而不容易吸收汗液的时候,人体很容易中暑,甚至死于中暑。假设随着温度升高,空气中的湿度也提高了。温度升高了,我们需要依靠分泌的汗液来排热,但是空气湿度足够高了,已经无法吸收汗液了。这时候人类该怎么办?

是不是越说下去,越可怕了!

幸好,全球对温室气体已经有了共同认知。在2016年4月,170个国家领导人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气候变化问题的《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致力实现1.5℃温控目标。即到2050年时候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温室气体的排放等于温室气体的吸收,实现零排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