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2021年01月23日13:03:04 科学 1502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大家都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制造材料上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人类社会未来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石墨烯绝对是其中的一种,而且目前我们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出石墨烯材料,就厚度来说,目前制造出来的石墨烯仅仅只有0.4纳米厚,但是不要小瞧这种材料,在未来的各行各业当中,石墨烯绝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 天天要闻

石墨烯材料虽然厚度只有0.4纳米,但是这种材料的主要结构却是碳原子组成的六边形蜂窝状,在这样的结构之下,石墨烯拥有着非常强大的硬度,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最硬的材料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家才认为石墨烯这种纳米级别的材料,才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材料之一。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 天天要闻

那么如果我们使用0.1纳米厚度的石墨烯材料,制造出来了一根直线,在划过人体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是造成很大的伤害,还是不会有事情呢?

在各种科幻电影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场景,那就是在机密极高的地方,总是布置了一些很细的线条,对于入侵者进行切割,这些线条,有的是一些激光组成的,也有一些就是由纳米材料组成的细线,这种细线在电影当中,对于人体的伤害是很高的,往往在穿过人体之后,人体就会直接被分割。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 天天要闻

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是0.1纳米厚度的材料穿过人体,那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自己的细胞构造和0.1纳米的概念,在宇宙当中,任何的物质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人体自然也是如此,而0.1纳米是什么概念,在很大程度上面,甚至要远远小于我们人体的细胞。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 天天要闻

0.1纳米就相当于0.0000001毫米,甚至要小于一些细菌,从材料学上面来说,0.1纳米的材料已经超出了纳米材料的范围,甚至于根本不可能造出来,因为我们要知道,一种材料如果厚度很小的话,那就代表着这种材料在做工方面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精度方面,当然,也正是因为难度非常高,所以这种材料的性能往往也比较好。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 天天要闻

但是这种材料想要使用,就必须拥有着强大的硬度,不然这种材料的用处就不大,而0.1纳米,从微观的角度上面来说,要远远小于人体的细胞了,同时还要要求这种材料硬度极高,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当然,如果做到了,在切割人体上面,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 天天要闻

这种材料本身就非常的细,所以在切割的过程当中,必须是慌忙切割,而且切割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固体和流体,而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在到了0.1纳米的微观世界,人体基本上是处于流体状态的,身体细胞有着一定的流动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0.1纳米的材料在切割人体的时候,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 天天要闻

在切割的过程当中,人体虽然会便这材料短暂地分开,但是从分子的角度来说,分子之间是存在作用力的,正是因为这种力的存在,导致0.1纳米材料在切割之后,分子会立刻连接在一起,不会分开,使得身体保持基本的原样,当然这仅仅是人体的外表,但是内在很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 天天要闻

比较这种材料在切割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将一些细胞切开,而其中一些蛋白质、DNA等等一些重要的物质也会被这种材料破坏,从而使得人体,会承受一定的伤害,当然,这种伤害本身也是有限的,比如0.1纳米的材料,本身就非常的细小,被破坏的物质,也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恢复起来,甚至出现新的细胞代替坏细胞。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 天天要闻

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会有一些微小粒子穿越我们的身体,比如说太阳释放出来的中微子,这种粒子甚至要小于0.1纳米,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粒子在穿过我们人体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有任何的感受,也不会受到任何的伤害,主要就是因为材料的受限。

如果用0.1纳米的细线切过人体,是会造成伤害,还是没有事情? - 天天要闻

总而言之,纳米材料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将大量地运用到未来社会当中,至于对于人体的伤害,主要还是取决于材料的厚度,一般情况的纳米材料,对于人体还是有切割能力的,但是0.1纳米的材料,却没有!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 天天要闻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近日,鱼类科研工作者王新越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在府河孝感段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guǎn)。今年5月1日,在府河水域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王新越 摄这尾鳤体长36厘米,体重290克。“这已经是长江十年禁渔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 天天要闻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5月5日,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由春到夏,万物从复苏到成长,由萌芽至蓬勃,绿色铺满大地。立夏时节,蝼蝈鸣,蚯蚓出,藤蔓蜿蜒攀墙,大自然以热烈的姿态迎接盛夏。暑气初显,宜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适时调节生活节奏,确保有充足的睡眠。对于夏季运动的原则,《黄帝内经》提倡“无厌于日...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 天天要闻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CNMO科技消息】我们常说地球是蓝色星球,但其实这种颜色并不是一直如此,也不会永远不变。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过去曾经是绿色的,而如果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甚至可能会变成紫色。 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十亿年来海洋颜色的变化过程,发现这和海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关。在3.8到18亿年前...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结晶是无定形基元有序堆积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过程之一。结晶过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长路径,成核过程中自由能最高点对应的晶核尺寸被称为临界晶核尺寸。小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往往会在热涨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则会进一步生长成为稳定的晶体。很多情况下,临界晶核的形成是结晶...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说吧你有多久没称体重了什么?你说你看到秤上飙升的数字就会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想要晕倒怀疑是对称体重这项活动严重过敏?
开屏见“好”|他带濒临倒闭药厂扭亏为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天天要闻

开屏见“好”|他带濒临倒闭药厂扭亏为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本期人物是“五一特辑·致敬奋斗者”系列。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齐都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家晴获评全...
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 天天要闻

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一、形态特征龙葵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间。其茎直立生长,呈圆柱形,具有纵棱纹,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渐光滑。叶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长2.5-10厘米,宽1.5-5.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 天天要闻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569期】国 内 航 天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近日,叶培建院士来到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讲堂。这场温暖的相遇,源于叶培建院士心底的双重牵挂。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叶院士担任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顾问的每一次任务,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无数个日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