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蔚蓝家园”,中山开展“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

2025年06月07日19:32:03 科学 1751

今年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日,中山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下称“中山海综”)执法人员来到中山市横栏镇四沙小学开展“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海洋知识讲座、播放海洋保护宣传片以及互动问答等形式,介绍海洋的奥秘、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过度捕捞等严峻挑战,呼吁学生关心海洋、爱护海洋,携手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守护“蔚蓝家园”,中山开展“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 - 天天要闻

“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现场。

近年来,中山海综采取多项措施,严厉打击海上违法行为,加强海洋科普教育,以实际行动守护中山的“蔚蓝家园”。

为将海洋保护的种子播撒进下一代心中,中山海综连续两年组织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走进校园开展海洋日科普宣传活动,结合真实案例,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海洋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同学们认识非法捕捞、破坏珊瑚礁等行为的危害,在孩子们心中植入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的蓝色信念。

红树林作为珍贵的“海上森林”“海岸卫士”和“海洋绿肺”,其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今年以来,中山海综组织执法人员对中山市主要红树林分布区开展“靖海2025”专项执法行动,深入滩涂湿地实地检查红树林生长状况及有无非法占用、破坏、采挖等情况,排查周边可能存在的违规养殖、非法排污、擅自改变滩涂用途等威胁红树林生态安全的隐患,并对周边社区渔民开展现场普法宣传,强调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通过上述执法行动和普法活动,不断织密红树林生态屏障,为“海上森林”撑起坚实的保护伞。

守护“蔚蓝家园”,中山开展“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 - 天天要闻

海上执法现场。

此外,中山海综针对重点海域、航道及海上作业热点区域,开展高强度、高频次的海上执法行动,截至6月5日,累计出动执法船艇412艘次,执法人员2708人次,查获涉渔“三无”船舶102艘,有力维护中山海上生产作业秩序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中山海综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海洋执法和监管力度,不断创新海洋科普形式,深化与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协作,全力守护中山的蔚蓝家园。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通讯员 钟海综

【作者】 苏芷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