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云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后奇迹生还 当事人讲述从遇险到脱险过程

2025年05月28日13:20:16 科学 3208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总台记者柴世文 白杰戈 景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一位滑翔伞爱好者被气流抬升到八千米高空,在低至零下40摄氏度的缺氧环境下死里逃生的经历,这两天通过网络视频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备受关注。55岁的当事人彭先生昨晚接受总台记者专访,介绍了自己从遇险到脱险的过程。

被云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后奇迹生还  当事人讲述从遇险到脱险过程 - 天天要闻

彭先生脱险后接受总台记者专访

事发在5月24日星期六。彭先生介绍,当时自己原本在甘肃祁连山地区海拔3000米的训练场,想试试新添置的装备。

彭先生说:“刚买了一个二手的船袋,我回去修补了一下,挂上东西,准备试一下合适不合适。然后在地面上斗伞,斗了一会儿风突然增大了,就直接把我给提起来了。突然提一下虽然说心里一慌,但还是控制住了,看风有点大,就想尽快降落,但是没有成功。风还在持续增大,就把我提到山脊这个高度了,我看降不下去,就想顺风逃离这个地方,顺风方向飞了一段,风也没有减小的趋势,正好这边积云也开始形成,就被吸到云底了。到了云底就开始慌了,因为到云底以后上升非常快,我也知道这个云不能进,但是到那个位置了我也逃不出去。”

彭先生形容,自己是被“吸”进云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大气科学学报》执行主编智协飞告诉中国之声,从大气科学的角度看,这是遭遇上升气流进入对流云。

智协飞说:“我认为应该是一股上升气流把他带上去了,因为春夏季强对流发展得比较旺盛。云中的上升气流应该是很强的。一般运动员不会往对流云里面去飞,那是很危险的。飞机一般也不会往里面飞的,碰到对流云会绕着飞。”

被云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后奇迹生还  当事人讲述从遇险到脱险过程 - 天天要闻

彭先生被困云层,水汽在身上结冰

智协飞介绍,海拔8000多米的高度,在位于中纬度的祁连山地区还属于对流层的中上层,气温可能低至零下40摄氏度,空气稀薄。彭先生随身的视频记录显示,对流云里的水汽在他的脸上、身上和装备上结起一层冰霜。手套的拉链没有拉紧,他用冻僵的手努力控制滑翔伞,朝着伙伴在对讲机里提示的北方飞。

彭先生说:“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云里面还是比较乱的,很难完全保持在指南针指定的方向,但还是勉强沿着东北方向飞出来了。当一出云以后,我就知道获救了,特别兴奋,赶紧通报说我已经出云了。通报完以后,就是一路向东北方向飞到祁丰藏族乡的天生场降落了。”

被云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后奇迹生还  当事人讲述从遇险到脱险过程 - 天天要闻

冲出云层的瞬间,彭先生振臂欢呼

回忆整个过程,彭先生说,自己原本只记得飞到7100米。

彭先生说:“一直向北直飞,精力一直集中在我的指南针上。这个过程中我看了一下,我的高度表显示的是海拔7100米。我一直以为我最高就飞到了7100米,等到回看轨迹才发现,我已经飞到了8500多米高了。但是我回想的时候记不起我从7000多米到8500米这一段时间是怎么度过的,就感觉好像这一段时间是失忆了。”

彭先生目前身体状态平稳,除面部和几根手指因受冻感觉肿胀麻木外,无其他不适。他形容,在云里自己最恐惧的不是升到最高的阶段,而是通过“拉螺旋”试图下降,纠正异常状态又“改出”失败的时候。

彭先生说:“前面全是白茫茫一片,完全是没有方向的。如果没有指南针,根本辨别不出来任何方向。自己感觉是保持直线,实际上一直在转圈。拉螺旋的时候不知道人是在伞的下面还是在伞的上面。拉完螺旋‘改出’失败,伞头冲下去的时候是我最恐惧的时候,现在想想还是挺后怕的。我暂时肯定先不飞了,以后会不会飞,还不太好说。”

被云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后奇迹生还  当事人讲述从遇险到脱险过程 - 天天要闻

受访者供图

55岁的彭先生学滑翔伞4年半,目前持有b级证书。这是滑翔伞飞行者的5个级别中,从低到高的第二级,要求飞行时间不少于20个飞行日,最少飞行次数不少于40次。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滑翔伞运动管理办法》还规定,滑翔伞飞行应当按照当地空中管制部门的要求申报飞行计划,批准后方可进行。组织者必须详细了解当日气象变化,严格掌握放飞气象条件,严禁在云、雾、降雨等不利气象条件下飞行。昨天下午,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悬挂滑翔及滑翔伞委员会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之声,据了解彭先生的这次飞行没有事先申报。

工作人员说:“每一次放飞都是需要有申请和批准的。我们也是按照空管要求,包括每一个比赛,每天的飞行计划都必须报备,彭先生可能是个人行为没有进行报备,现在他所属地的航协现在正在跟进调查。”

27日晚,甘肃省航空运动协会副会长薛峰表示,初步调查认为,彭先生当时原本是在开展地面斗伞训练。

薛峰说:“虽然他已经获得了滑翔伞的b级证书,但是他仍然在嘉峪关这边进行了一个长期的地面斗伞、控伞训练。在地面把伞抖起来以后,借着小风顺势往前跑,来增加对滑翔伞控制的感觉,逐渐轻松地掌握和驾驭滑翔伞的转向、停止与加速。只要不飞离地就不用报备的。这个视频我看过了全程,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胆战心惊。确实每个飞行员都不想经历这种被迫飞起来的感觉,真的是很恐怖。”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高区:这家中心累计服务500余家企业!检测服务就在“家门口” - 天天要闻

高区:这家中心累计服务500余家企业!检测服务就在“家门口”

【来源:威海日报】5月19日上午,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产品实验检测中心电磁兼容检测室的屏蔽实验室中,技术人员正在和青岛铭创恒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李智超对一台呼吸机进行抗干扰测试。“样品是18日下午送来检测中心的,一共进行六项检测。今天上
英国历史上,最杰出最知名的4位科学家,是这四个吗? - 天天要闻

英国历史上,最杰出最知名的4位科学家,是这四个吗?

英国历史上,最杰出最知名的四位科学家,你认识几个?在人类历史上,英国以其璀璨的科学成就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工业革命的轰鸣到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英国科学家们用智慧和汗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人类探索
《蚂蚁帝国》人类社会的缩影?蚂蚁的世界比宫斗剧还精彩! - 天天要闻

《蚂蚁帝国》人类社会的缩影?蚂蚁的世界比宫斗剧还精彩!

必小时候很多人都有观察蚂蚁的经历。它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遍布各个角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童会自然而然地观察蚂蚁,并为之着迷。它们总是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点搬运食物。稍不留神,积少成多,它们竟能完成惊人的任务。小小的身
可控硅谐振原理及应用解析 - 天天要闻

可控硅谐振原理及应用解析

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系统中,可控硅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整流、调速、调压和谐振电路等领域。特别是在谐振电路中,可控硅的特殊特性赋予了其在控制与稳定方面的优势。
不惧远征,揭秘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之旅的“能量底气” - 天天要闻

不惧远征,揭秘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之旅的“能量底气”

点火升空。本文图片均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5月29日1时3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天问二号探测器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任务计划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采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天问二号任务示意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 天天要闻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宇宙里面最可怕、危险的是什么,在看过老刘的《三体》后,很多人对那片黑暗开始有了很大的恐惧,好像“宅”在地球里才是最安全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