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一次性”≠可乱扔!科学流言榜揭污染真相

2025年04月03日03:20:22 科学 9433
 
 
 

为了解决全球环境塑料污染问题,近些年市场上出现了“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在包装、农用地膜、餐饮等领域,往往被商家宣传为应对塑料污染的终极解决方案。而网上逐渐流传的一种说法称:“可降解塑料”可以随意丢弃,反正这些塑料在自然界中就会自然降解。这种说法靠谱吗?

近期,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委网信办等单位联合发布了“科学”流言榜,一起来关注真相。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在微生物、光照、氧气或水分等因素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其本身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逐步分解并最终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甲烷或生物质的塑料。以前,“可降解塑料”包括多种类型,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可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认知的提升,部分“可降解塑料”类别正逐渐被从“可降解塑料”范围剔除。

可降解塑料≠“一次性”≠可乱扔!科学流言榜揭污染真相 - 天天要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 刘琪“可降解塑料”在咱们国家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颁布和实施了国家标准。它可以分为四类: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光降解塑料、热氧降解塑料这四种。光降解塑料和热氧降解塑料它的环境安全性经常遭到一些质疑。

可降解塑料≠“一次性”≠可乱扔!科学流言榜揭污染真相 - 天天要闻

“可降解塑料”,许多人看名字觉得可以随意丢弃,认为这些塑料会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妥当。不同的可降解塑料,通常需要特定的降解条件才能实现降解。例如,生物分解塑料和可堆肥塑料在自然条件下或堆肥条件下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全降解,而光降解塑料和氧化降解塑料,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实现真正降解。

生物分解塑料是相对可靠的

“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这个名字其实误导了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大家往往认为这是一种“环保材料”,用完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可以随手扔掉。其实,“可降解塑料”这一名词的出现是为了和传统塑料做区别,并不是指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快速降解。专家提醒,使用不当的“可降解塑料”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微塑料污染。

比如,光降解塑料和热氧降解塑料,即使开始分解,它们也不一定能彻底消失,反而可能变成更小的塑料——微塑料。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人均每年可能通过食物和饮用水摄入约5万颗微塑料,而光降解塑料和热氧降解塑料的不完全降解,可能会让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因此,目前来讲,只有生物分解塑料才是相对可靠的“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一次性”≠可乱扔!科学流言榜揭污染真相 - 天天要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 刘琪生物分解塑料其实就是指,塑料在生物、主要是指微生物,在它的酶的作用下逐渐被微生物所利用,最后被转化成水、二氧化碳、生物质,还有一些无机盐这些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的物质,这个过程就叫生物分解。符合这个标准的塑料就叫作生物分解塑料,一般叫生物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一次性”≠可乱扔!科学流言榜揭污染真相 - 天天要闻

2021年,我国发布《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gb/t41010-2021)国家标准,规定了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的降解性能和标识要求,以及具体制品除降解性能外的其他性能应符合该产品标准的要求。

可降解塑料≠“一次性”≠可乱扔!科学流言榜揭污染真相 - 天天要闻

这项国标的制定,直指“生物降解塑料”的诸多痛点。比如,市场上存在的降解程度不确定、产量不足、标识不清和检测方法耗时长难度大等问题,阻碍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推动。在市场上众多标识有“降解”的各种塑料上,如何区分是否是真正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如何鉴别,已经成为生产、销售、使用和监管等迫切之需。

可降解塑料≠“一次性”≠可乱扔!科学流言榜揭污染真相 - 天天要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 刘琪在这项国标当中,对生物降解制品是有要求的。它有一个标识,在这个标识当中,我们要介绍它是由哪些聚酯或其他材料、哪些组分所组成的。第二个就要标清楚它是在什么条件下,比如土壤当中或者是堆肥的条件下就能降解,还是在什么特殊的条件下才能降解。第三个就是它是符合哪一类国标的产品,是符合吸管类的,还是一次性包装的,还是购物袋的,还是农用地膜的,要标上它是属于哪一类的产品。

认清“可降解塑料”标识

可放心选购

有了国家标准,商家生产更加规范,只要认清“可降解塑料”的标识即可放心选购。现阶段,“可降解塑料”的价格高于普通塑料,但制造成本在逐渐降低。还有可降解塑料的韧性问题,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 刘琪生物降解制品一般来说价格要比传统塑料高20%甚至两三倍左右,近年来由于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产能也在不断上升,它的价格或者成本是在逐年地降低的。在科研当中也在逐步去改进这些性能,提升它的机械性能,延长它的寿命,这个是在不断完善过程当中的。

“塑料可降解”不代表它是“一次性”

作为一种主要的传统塑料替代产品,“生物降解塑料”大有可为。专家提醒,“塑料可降解”不代表它是“一次性”产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并且成为废弃物之后也同样需要回收处理。

塑料“可降解”不代表它是“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有时也需要回收利用。科学、规范地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从源头减少塑料的使用、提高重复使用的可能、妥善回收再利用,通过循环经济的实践改变线性模式的不断消耗,在当下来说或许是应对塑料污染的更佳做法。

可降解塑料≠“一次性”≠可乱扔!科学流言榜揭污染真相 - 天天要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 刘琪不管它是哪一类型的降解塑料,除了农田当中用的生物降解地膜,我们生活中一次性的购物袋,一次性的餐盒,其实大家还是要按照垃圾分类管理去投放到指定的分类当中。比如北京市的分类就是其他垃圾,我们使用以后把它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当中就可以。

(总台央视记者 李峥 姚文利 陈春晓 彭海龙 杨侃)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已找到逃跑的黑熊,并安全转移至园内 - 天天要闻

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已找到逃跑的黑熊,并安全转移至园内

日前,河北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有熊出逃的消息引发关注。微信公众号“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4月3日发布情况通报称,当天傍晚7点多,已经找到了逃跑的小黑熊,并安全转移至该园。 据@九派新闻 和新京报此前报道,4月3日,有网友发帖称,河北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有熊出逃。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新安村相关人员表示,熊从佛山野生...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在卢旺达开幕 - 天天要闻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在卢旺达开幕

当地时间4月3日,为期两天的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在卢旺达基加利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峰会以“人工智能与非洲人口红利”为主题,吸引了来自95个国家的1000余名政商学界代表参会,包括多位国家元首、科技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逾百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创下非洲大陆人工智能领域最大规模会议纪录。 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开...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个比一个离谱(上) - 天天要闻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个比一个离谱(上)

在浩瀚的生物进化长河中,有许多生物以其独特而奇异的演化路径,成为了自然界中的佼佼者。这些生物不仅让我们惊叹于生命的多样性,也让我们对进化论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动物进化史上的十大演化怪咖。
在钓鱼自制饵料、窝料时轻麸、麸皮、麦麸的使用方法(Deepseek) - 天天要闻

在钓鱼自制饵料、窝料时轻麸、麸皮、麦麸的使用方法(Deepseek)

在自制钓鱼饵料和窝料时,轻麸、麸皮和麦麸各有独特作用。以下是它们的详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材料特性区分轻麸:经加工的小麦麸皮,质地轻盈细腻,雾化性强,能减轻饵料比重,适合调整状态。麸皮/麦麸:小麦加工副产品,含纤维和粗颗粒,提供散落效果
杏林双星陨落,两位血液学界院士同日去世 - 天天要闻

杏林双星陨落,两位血液学界院士同日去世

2025年4月2日,中国医学界的天空同时黯淡了两颗明星。相隔七小时,93岁的陆道培院士与84岁的宋善俊教授相继离世,他们的离去恰似一场无声的接力,将中国血液病学的薪火郑重交予后人。陆道培院士的名字与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紧密相连。
以制度型开放构建引才生态,为全球科技人才筑巢 - 天天要闻

以制度型开放构建引才生态,为全球科技人才筑巢

高端科技人才是未来全球产业竞争的稀缺资源,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正在发生系统性变革,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呈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国际化人才生态,以制度型开放破解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壁垒,成为建设全球科...
控圆柏花粉,北京农学院研发的花粉固定剂明年将在北京城六区使用 - 天天要闻

控圆柏花粉,北京农学院研发的花粉固定剂明年将在北京城六区使用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今年春天,圆柏花粉冲上热搜,北京有圆柏雄株两百多万棵,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4月1日,北京农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最新科研成果或将破解这一难题。该校秦岭教授团队围绕遏制柏树花粉飘散进行了科技攻关,目前已取得较好成效。其中,计划量产的花粉固定剂将于明年在北京城六区率先使用。北京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