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战场新宠:无人机的三种新战术应用

2025年03月06日21:30:33 科学 3542

俄乌冲突爆发三年,除坦克、自行火炮、多管火箭和战斗机等传统大型平台,神出鬼没的无人机也在俄乌战事中多次发挥奇效,并成为各国军事发展和作战运用的新指标。从俄乌战场上可以看出,除了传统的情监侦、攻击、中继、运输工作,无人机运用还衍生发展出了布/除雷、诱敌和电子战反制三种新任务。

【理论研究】战场新宠:无人机的三种新战术应用 - 天天要闻

一、矛与盾的对决:无人机加入布、扫雷工作

乌军无人机部队2024年发展新战术,使用无人机布雷而非投掷炸药。传统反坦克地雷约餐盘大小,重12公斤,部署在防卫阵地前方,四周缠着铁丝网并放置警告标示,埋在土里或置于地上。1960年代美军在越战研发分布式地雷,重量只有传统地雷1/5,不过威力足以摧毁一辆坦克,由磁性传感器侦测驶近坦克而引爆,最早由飞机或直升机投掷,随后发展特种炮弹。一枚155mm的榴炮弹头可在直径200米方圆的范围发散布9枚地雷。乌军部署美国提供的分布式地雷填补雷区间隙,以阻断俄军推进。使用枪械击发地雷并非可靠的扫雷方式,徒手扫雷风险高,因为单兵身上金属物品可能引发磁性传感器。有些地雷由塑料树叶伪装,搬动地雷也会引爆装置多重传感器地雷。俄乌两军不仅使用无人机布雷。同时用于扫雷,这是布雷与扫雷的技术竞赛。

二、牵制防空系统:无人机诱饵成突防关键

2024年,乌军防空部队面临俄军诱饵无人机的攻击,使其防空效能降低。虽然乌军通常能够击毁大部分导弹与无人机,一旦数十架甚至上百架低价诱饵无人机同步攻击,造成防空系统目标过多,就难免会有漏网之鱼,让一些攻击无人机或导弹击中目标。美国具备协助乌军防御诱饵无人机的能力,但是低端无人机成本低还是能够以数量取胜,所以目前还是以激光、电子战干扰与拦网等手段为主。例如,俄军为防范乌军的无人机袭扰,就在重要补给路段两旁架设了长达一英里长的无人机拦网,形成组建了拦网隧道。

【理论研究】战场新宠:无人机的三种新战术应用 - 天天要闻

三、无线频谱的攻防:无人机支持电子战反制任务

反制无人机在电子战干扰中日益重要。2024年7月在顿巴斯南部,俄军无人机频率突然从700-1000兆赫调整为400-500兆赫,乌军干扰器顿时失效。俄军无人机深入乌军后方,切断乌军部队与补给路线,致使乌军一天有数十辆军车被毁,直到乌军回神并把干扰器调至500兆赫,才将局势稳定下来。乌克兰战场已经成为了弹药与干扰器的竞赛,当干扰器越多、越复杂,抗干扰无人机需求也越迫切。冲突初期俄军完全掌握电子战优势,乌军依赖加密的星链通信才免于溃败。2023年,乌军创新使用第一人称视野无人机(first-person view drones, fpvs),可精确的追踪与摧毁目标,使得俄军强力但笨重的电子战系统弱点暴露无遗。只要落入乌军第一人称视野无人机航程内,俄军电子战系统就变得非常脆弱。

【理论研究】战场新宠:无人机的三种新战术应用 - 天天要闻

前线电子战干扰技术并不复杂,一个装满天线的廉价金属盒,发出电磁噪音就能干扰导航信号或录像馈送。俄乌两军竞相创新,技术越来越精密,每隔8-12周就有一次攻防技术大转变。双方频段改变从200兆赫到1000兆赫,2024年从标准gsm频段调至200兆赫。为避免遭到反制,俄军高端无人机装置备份导航系统,包括由gps改为卫星或惯性导航,使用人工智能或地面无线电台导引攻击目标或返回基地,最新做法还有最后一英里自动导航或使用光纤导航。光纤缆线不受电子战干扰,乌军第一人称视野无人直升机更是创下缆线41公里长的纪录。光纤导航无人机通常带头攻击摧毁电子战系统,再由无线电无人机接续展开攻击。

总的来说,乌克兰战场无人机除了情攻击等传统作战样式,扫雷、诱饵等新样式相继出现。无人机在战场破坏力越大,反制无人机也就越迫切。反制无人机的挑战主要在如何发现它并加以干扰或摧毁,俄乌两军在无人机作战与电子战干扰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关注与借鉴。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这位活到117岁的超级老人去世后,科学家发现她的基因强得可怕 - 天天要闻

这位活到117岁的超级老人去世后,科学家发现她的基因强得可怕

图片来源:Unsplash《环球科学》杂志迎来了自己的播客节目欢迎订阅《环球科学》播客,每月更新一次,听科学家与我们编辑一同探讨形形色色的科学问题。在最新一期节目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环球科学》多次合作的译者、两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跟我们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养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视角。撰文|clefable审...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主动光学强度干涉的合成孔径成像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主动光学强度干涉的合成孔径成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人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合成孔径技术,实现了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
发现罕见“幽灵之花” 贵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员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幽灵之花” 贵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员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近日,在贵州省林业局组织开展的全省野生兰科植物监测过程中,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贵州植物新纪录属——杜鹃花科假沙晶兰属,以及隶属该属的两个贵州新纪录物种——浙江假沙晶兰和球果假沙晶兰,它们因独特的外观和神秘的生长习性被称为“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水、脂肪和蛋白质,三种平平无奇的物质,为何能承载人类的智慧与情感?大脑的功耗相当于一个14瓦灯泡,为何能实现强大的认知能力?人类如何用科技对抗大脑深处血管上的“微型炸弹”?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总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别呈现了《科学之美》的演讲和舞蹈。为了呈现更多维度震撼人心的科学之美,总台社教节...
流浪太空53载 苏联“宇宙-482”探测器坠回印度洋 - 天天要闻

流浪太空53载 苏联“宇宙-482”探测器坠回印度洋

据央视新闻消息,据俄新社10日消息,苏联于1972年3月发射的“宇宙-482”自动探测器近日已坠入雅加达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该探测器原计划飞往金星,由于助推器故障,未能脱离地球轨道。随着时间推移,探测器的高度越来越低,最终坠回大气层。该装置直径约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总台记者 程谟)编辑 毛天宇...
钱江海关查获一大波螳螂 - 天天要闻

钱江海关查获一大波螳螂

近日,钱江海关关员在对国际进境邮件进行CT机查验时,发现一个进境邮件图像异常,疑似存在活体生物。 现场关员开拆查验后发现,里面装有一批活体螳螂和螳螂卵鞘。卵鞘是具有坚硬外壳包裹的螳螂卵块,每一枚卵鞘中一般含有10—50个卵。经现场清点,该包裹内共装有7只螳螂和73枚卵鞘。 经鉴定,其中7只活体螳螂均为魔花螳螂,...
宇宙第一大行金条掺假风波,工行澄清来了 - 天天要闻

宇宙第一大行金条掺假风波,工行澄清来了

周末贵金属时间,小伙伴们大家好。这两天有关在宇宙第一大行买到掺假金条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终于等来了工行的澄清公告:当然是不属实。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是有一位客户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购买了两款金条。结果在剪开加工首饰的过程中发现疑似杂质。我们通过网上的图片看到,剪开后里面有些发黑。工行上海嘉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