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送给奋斗者|院士门诊的生命对话

2025年02月02日12:30:13 科学 9939

鲜花送给奋斗者|院士门诊的生命对话 - 天天要闻

编者按:这个春节,大众新闻·大众日报多路记者行走山川大地,感受万家灯火,触摸发展脉动,记录广大劳动者、建设者的奋斗足迹。我们在做好走基层报道的同时,送上一束花,致敬奋斗者。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鲜花送给奋斗者|院士门诊的生命对话 - 天天要闻

正月初四清晨7点,济南的街道上还飘着薄雾。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就出现在办公室,开始整理下午开会的资料。

墙上的时钟指向“8:25”。于金明将手头的资料收拾完毕,起身往门诊走去,“上午门诊排了40号。年初二开始工作,已经是我们的惯例了。放假期间很多孩子会来帮老人问诊,不上班这些患者怎么办?只要患者需要,我们就要在岗。”

鲜花送给奋斗者|院士门诊的生命对话 - 天天要闻初四早晨8点25分,记者跟随健步如飞的于金明前往院士门诊

从院士办公室到院士门诊的路,67岁的于金明走得飞快,记者险些“跟不上”他的脚步。

“这是院长的正常步速。他平时坐诊时间长、走路多,有陈旧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毛病,坐诊中途我们都会提醒他活动一会儿。”山东省肿瘤医院党(院)办公室主任王沙沙告诉记者。

8点28分。此时,候诊大厅已有来自哈尔滨、铁岭、西安、临沂、滨州、德州、聊城、潍坊、烟台、菏泽、泰安、济宁、临沂等全国各地的20多位患者及家属等待着于金明的到来。而他的办公桌上已经摆好了与时间赛跑的“补剂”:一杯绿茶、一杯咖啡。

每次院士门诊开启时,会诊室会有其它医生根据网上挂号顺序先了解到诊患者情况,把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过往病史、携带影像资料、诉求等汇总到“患者病情简历”上,再由医生带领患者与院士沟通。

鲜花送给奋斗者|院士门诊的生命对话 - 天天要闻院士门诊一瞥

“过年好呀!”随着于金明对第一位患者的拜年声,8点30分,春节期间的院士门诊诊室门准时开启。

来自哈尔滨的李想(化名)夫妇带着乳腺癌病历,跨越1500公里寻求质子治疗肿瘤的建议,“于院长是国内放射肿瘤界第一位院士。我们对质子治疗比较看好,希望治疗效果能好一些。”看完病例后,于金明朝着李想竖起大拇指,“身体恢复的不错,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做质子治疗,它相比传统放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小的副作用。”

在省肿瘤医院,绝望与希望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这条线,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突破,更是对医学的追求与探究。

鲜花送给奋斗者|院士门诊的生命对话 - 天天要闻初四上午院士门诊患者正在问诊

一对西安来的夫妻为自家老人咨询,于金明一边举着ct片皱眉头细看,一边与身边医生交流情况。几轮讨论后,于金明和同事说:“我们不能光考虑是肺部肿瘤,是不是不排除良性结节病的可能?”

他转头用轻松的语气对问诊家属说:“咱们再做一个穿刺检查?虽说看起来像肺癌晚期,但万一不是呢?如果不是,你可要感谢大家。”家属马上站起身来双手合十,一声一声说着“谢谢”。

门诊室内气氛瞬间轻松起来,于金明笑着说,“这就是我更愿意做医生的原因。院士是名头,医生才是本分。”

话音未落,刚进来的问诊家属弯腰作揖说:“求求您,救救我们!”于金明三步并作两步将他扶起,连声说道:“放心,我们一起想办法!”再了解完患者情况之后,他给出了治疗方案,安慰家属:“还没治疗呢,咱们一定有办法,不要着急!”

除了给出治疗方案、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之外,如何用药更有性价比,怎样能更好减少费用压力也是院士门诊时常会面临的话题,“当医生要有两副心肠——科学的冷静、人文的温热”。

“没大问题,现在吃什么药?”陪着母亲前来看诊的刘念(化名)面对于金明的问询,她回答:“院长,在老家医生推荐一代靶向药,1500元/月,连续服用两年。我们想听听您的建议。”

“你是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小王医生,算一下三代靶向药报销完多少钱。”

“三代靶向药合着每月1000元左右,需要服用三年。”“费用差不多,你们再考虑,三代要比一代效果好。”于金明说道。

而面对另一位独自前来看诊的年轻小伙儿,于金明提示,如果愿意可以考虑参加药物临床试验,前沿药物对治疗也有很好效果。

鲜花送给奋斗者|院士门诊的生命对话 - 天天要闻初四上午院士门诊患者正在问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时针指向11点30分,最后一位患者推门而入……三小时门诊,40位患者,茶水纹丝未动,唯一“补给”是半杯凉透的咖啡,“患者多等一分钟都是煎熬。”

送走最后一位患者,于金明起身在白大褂外套上“专属”黑色棉马甲,马不停蹄开始准备下午全院中层干部大会,他要在新一年为全员干部“加油打气”。

鲜花送给奋斗者|院士门诊的生命对话 - 天天要闻初四清晨7:30于金明与大众新闻记者在会议室交流院士门诊情况

【记者手记】2024年5000余人次的门诊量,让于金明成为山东省肿瘤医院门诊接诊量“天花板”。谈到新一年的愿望,于金明说:一是医院能为国家作更大贡献,二是医生能为更多肿瘤患者解除病痛。

半天的蹲点结束了,这是院士门诊极为普通的半天,记者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在这里,新春不是日历的翻页,而是ct影像里的生机,是穿刺报告里的转机,是医患相握时传递的力量。

作为医护工作者,他们没有时间欣赏窗外的春光,却让无数人的生命重新绽放。我们把新春的鲜花,献给永远在岗的奋斗者。

在科学与生命的对话中,答案或许永远在路上。但这群追光者,却让每一步前行都充满温度与希望。

(大众新闻记者 戴岳)

相关链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 天天要闻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 天天要闻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当前,锂电隔膜行业正面临着技术同质化加剧、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恶性竞争及产业颠覆性变革的严峻复杂形势。涂覆材料的多元化和涂布工艺的优化创新正在加速推进隔膜产品的迭代升级。为满足更多应用场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渐成趋势。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 天天要闻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罗陈建 等近日,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开展高强度、跨昼夜实战化训练,锤炼部队全时域作战能力。晨光熹微,停机坪上一架架战机整齐列阵、蓄势待发。“准备完毕,请示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发出指令,数架战机接续起飞,奔赴目标空域。桨叶飞旋,战机轰鸣,道道航迹划破天幕。任务舱内,战勤...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 天天要闻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近日“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话题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斑鳖这一物种进入大家的视野有网友戏称其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此后网络上一则“寻找最后的斑鳖,发现活体奖励10万元”帖子出现在多个社交平台并引发关注⬇️ ⬇️ ⬇️帖子中提到,
AbMole解读Olaparib:靶向DNA修复机制,开启肿瘤研究新纪元 - 天天要闻

AbMole解读Olaparib:靶向DNA修复机制,开启肿瘤研究新纪元

在当今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Olaparib(AZD2281,AbMole,M1664)作为一种重要的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受到了广泛关注。Olaparib可干扰 DNA 单链断裂的修复,从而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细胞中诱导合成致死效应,这种独特的机制使其在多种肿瘤的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AbMole为全球科研客户提供高纯度...
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再“+1” - 天天要闻

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再“+1”

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近日成立。该研究院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将联合相关创新主体,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与治理实践,积极构筑全球化交流平台,建立健全覆盖技术研发、风险评估、伦理审查、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治理体系。“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全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我们在经历、体验与感受的同时...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新进展!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 - 天天要闻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新进展!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来新进展。近日,中国科研团队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天机”研制团队负责人孔伟成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系统可以有效缩短百比特规模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时间和...
四川大学马朗、程冲、罗红团队《AFM》可注射刺状人工过氧化物酶复合水凝胶,用于生物适应性和协同对抗子宫内膜感染 - 天天要闻

四川大学马朗、程冲、罗红团队《AFM》可注射刺状人工过氧化物酶复合水凝胶,用于生物适应性和协同对抗子宫内膜感染

子宫内膜感染可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持续炎症,严重时会导致不孕。子宫内膜感染的临床管理主要依赖于及时的抗生素应用。然而,抗生素的过度和不恰当使用已经引发了耐药菌的大量增殖,加剧了药物耐药性的危机。急需开发一种利用感染微环境有效对抗子宫内膜感染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局部抗菌治疗策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粉色预警!余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报! - 天天要闻

粉色预警!余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报!

最近,在河道边散步时,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块!小余儿提醒:发现粉红色卵块请立即上报!随着近期气温攀升福寿螺即将进入全年最疯狂的繁殖期如果您遇到上面这些“粉色葡萄串”千万要注意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 天天要闻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当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经常见到的虫子基本上都会成为我们的“玩具”,而蜜蜂,则是当时小男孩证明自己“勇敢”的虫子之一。我小时候是长在市区的,很难接触到蝎子、蜈蚣这种真正“凶猛”的虫子,蜜蜂,已经算是顶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