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院士赴华农10年小龙虾之约:演讲鼓励学子要有战略眼光

2024年06月14日11:53:06 科学 1839
颜宁院士赴华农10年小龙虾之约:演讲鼓励学子要有战略眼光 - 天天要闻

6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颜宁应邀做客硕彦讲坛。 华中农业大学官网 图

刚刚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颜宁院士,近日赴华中农业大学演讲。

据华中农业大学官网介绍,6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颜宁应邀做客硕彦讲坛。张启发院士、金梅林院士、副校长杨少波等70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熊立仲主持报告会。

“人类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电能,而人的机体运转也离不开生物电的作用,针对动物体内的电信号进行研究,在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颜宁以一条电鳗为例,向在场的师生们介绍了她和团队针对生物电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并阐述了科研思路的形成过程。“疼痛问题困扰着绝大多数成年人,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各类研究,如镇痛药的研发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颜宁表示,现实中有一些人天生对疼痛感“免疫”,于是她聚焦于人体痛觉缺失这一现象,对人体细胞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在维持细胞动作电位动态变化以及细胞行使生理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9种人源钠离子通道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分布不同,相应的功能也随之产生差异,如Nav1.5与维持动物机体的心跳有关,而Nav1.7则影响着机体的疼痛感知。”通过解析不同Nav离子通道与药物、毒素等结合的复合物结构,颜宁及其团队理清了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模式,为相关技术应用于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最初我们进行结构研究需要将蛋白质进行纯化、结晶,但是不同蛋白质在表达和纯化上都存在不同差异和难度,因此这个过程是比较慢的,而且对实验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颜宁谈到,科学家的“战略眼光”十分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别是对结构生物学来说,冷冻电镜的使用带来的是科研水平的巨大飞跃。“施一公教授关注到冷冻电镜对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8年时克服各方困难在清华大学建立起冷冻电镜实验室,这是需要高瞻远瞩和巨大勇气的。”颜宁表示,2013年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导致分辨率的“革命”时代到来,从2014年开始,她和团队已经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多个钠离子的通道结构。

颜宁强调,科学研究要有坚持的决心和毅力,要努力进取、攻坚克难,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从事的科学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开始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蛋白构象千变万化,曾经的研究可谓是‘只见树叶,不见树林’,当前对细胞内的分子进行动态研究仍十分困难,未来分子动态研究也会是结构生物学更进一步的发展方向。”颜宁谈到,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oderick Mackinnon教授是她非常尊敬的科学家,也是在Roderick Mackinnon教授的影响下她开始对细胞中的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的坚持她和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和Roderick Mackinnon教授开展了相关合作,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和欣赏,以此她鼓励现场的师生们:“只要努力,你一定也会得到你所尊敬的人的肯定和认可!”

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分子模型及功能实验、技术支撑队伍建设、个人成长发展等问题向颜宁提问。她强调,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无法复制他人,判定选择的对错其实都是对人生的“回头看”,因此大家都要学会对自己负责,通过不断地自我剖析来做出人生决定,这在各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颜宁谈到:“时隔11年再次来到华中农业大学,看到这里的师生能够沉心于科研工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华农纯粹的校园氛围,这是十分难得的,以后有机会我会常来华农。”

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5月29日,第26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办,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等五位从亚太地区、非洲与阿拉伯国家、 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以及北美五大地区、35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科学家获颁2024年度的这一奖项。颁奖典礼现场,颜宁身穿一条绿色新中式连衣裙上台领奖。

另外,《中国科学报》此前报道,“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当天,获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通过短视频连线形式,与华中农业大学多位女生进行了一场活泼的对话。

颁奖仪式当天,颜宁与华农学生通过视频对话。一开场,她就直截了当——“有什么问题放马过来吧!”

“女性想要成长为杰出的科研人员,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对于这个问题,颜宁给出三点回答。她说,任何人想要成为杰出的科研人员,第一,身体要健康;第二,对于女同学来说,大家一定要足够自信;第三,如果你需要帮助,一定要勇敢,不要害羞,一定要勇敢地求援。

颜宁历来主张女性科研人员增强自信,她在颁奖典礼致辞中也公开呼吁,女性“请勇敢做自己(Be brave, be yourself)!”当被问及“女性从事科研工作是否具有性别优势”时,颜宁表示:“其实我一直不太喜欢说性别之间的科研优势或者劣势,因为据我的观察,个体之间的差别要大于性别之间的差别。”

对话中,颜宁还与大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科研经验。有学生问道:“努力开展科研工作时,如何提高选题能力?”颜宁表示,选题应考虑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初始阶段可选择挑战性较低的课题以培养团队。她还鼓励同学们在大自然和实际工作中寻找科研问题,“这样做有助于做出原创性发现”。

在被问及如何跨学科合作时,颜宁建议同学们:“要热烈地、敏锐地去拥抱这样的机遇”。她认为,合作往往需要自己主动去争取,因为跨学科的交流可能就始于一次偶然的对话,或一场启发性的报告,所以应该‘勇敢地找人去聊’。”

颜宁坦言,在合作中也很可能出现“不同的学科间话都听不明白”情况。假如遇到这类情况,她的建议是:“要有耐心,要多聊几次,慢慢地去理解对方的语言。”

“本科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颜宁表示,首先,要秉持“避免人云亦云”的坚定态度;其次,应加强逻辑思维的专业训练。

据悉,上述对话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微博推送后,颜宁次日在其个人微博上对此进行了热情回应——“呈现效果是这样的啊!”“原来对面是华农的同学们”“请问华农的小龙虾什么口味最佳?”《中国科学报》了解到,此次与颜宁对话的女生都来自华农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她们中有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均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颜宁院士12日午间也在个人微博发文“欠了10年的小龙虾”。晚间,她回顾此次演讲称“到大学做学术报告,一般来说都是讲最新进展,听众也不用特别多。感谢华农同学们的热情,但是我担心很多同学的专业相去甚远,可能让不少人浪费了90分钟。想问问大家,今天我的报告接受度如何?是不是应该再更科普一些?”

对此,有现场听讲的网友留言:“老师讲的太好了!作为一个非生物大类的学生认认真真听完了全程(没抢到票,在门口站着哈哈哈)虽然细节不太懂,但是逻辑超连贯!回答问题的时候简直吾辈楷模女性之光!!希望未来也能一直像老师这样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与‘偶像’成为朋友!”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 天天要闻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近日,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研究团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拍摄到一只金雕亚成体的捕食活动画面。画面中,一只金雕在旱獭、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猎物的活动,一旦有身体肥硕滚圆、肉质细嫩的猎物从洞口跑出来,就会立刻出击...
瞰“飞碟” - 天天要闻

瞰“飞碟”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青岛崂山区张村河沿岸的科苑经六路以东、新宏路以北、科苑纬四路以南合围区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飞碟”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正向竣工冲刺。6月25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两个穹顶已安装到位,记者用无人机在高空俯拍,画面十分壮观。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据了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整体设计以“平...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