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波罗登月是否为骗局的讨论可以结束了,但我们该反思什么?

2024年05月16日12:55:04 科学 1108

随着嫦娥6号成功发射绕月成功,20世纪一场最大的科学疑案再次摆在大众面前:

美国,在1969年那次的阿波罗计划中,到底有没有真的实现载人登月?阿姆斯特朗那句“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到底是在摄影棚里说的还是结结实实地踏上了月球表面?

关于阿波罗登月是否为骗局的讨论可以结束了,但我们该反思什么? - 天天要闻

结合这几天网上的讨论,选取了三件事:

其一、关于信号传输的问题,按照当时传回的影像画面,即使远隔38万公里,也是相当清晰,如果按照这个通信水平,美国这些年不该是5g通信落后中国,那起码也是6g起步。

其二、美国登月月球车能在月球极端的温度下飞驰,电池续航能力那绝对一流,为何如今电池技术还被中国超越;

第三、说NASA最近在联合多国搞阿尔忒弥斯计划,准备重返月球,但宇航服花了十几亿美金都研制不出来,有人说69年登月的那套拿出来改进一下不就可以了?但NASA却闭口不谈,只说缺钱。

更有国外博主直接找到了一个貌似最像月球的拍摄地,相同的取景画面确实和月球很像。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疑问,至于最终美国有没有登月,想必随着中国科考项目的深入开展,起码科学界会有一个答案。

关于阿波罗登月是否为骗局的讨论可以结束了,但我们该反思什么? - 天天要闻

不过今天想谈另一个问题,一件总有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问题。

以登月为例,记得国内有一位叫欧阳自远的院士,为了论证美国确实实现过载人登月,写了13篇论文,而证据就是美国送给我们的1克月壤。

时至今日,在中国在芯片、5g通信、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都有了关键性突破之时,还是有不少公知站出来质疑说国内无论从科学到技术还是不如西方。

是不是真的不如西方?确实,因为近代的落后,主流思想认识上也曾普遍认为我们需要数年才能赶上西方。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研制两弹一星时,面对苏联专家留下的原子弹测试数据,我们的科研人员通过演算论证其错误性之后,还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反复试算,以及在后来的氢弹研制中,我们也是顶着巨大压力才上马了中国独创的于敏构型。

关于阿波罗登月是否为骗局的讨论可以结束了,但我们该反思什么? - 天天要闻

科学界如此,民间就更不用谈了,中国在很长时间里造不出光刻机的言论一度甚嚣尘上,短制程芯片,几十年也造不出来,西方一封锁我们就完了,以及又是某某公司的无人机,从零件到技术都是美国的等等。

反正在前沿科学和尖端科技领域,中国就不配站在世界顶峰。在这些人看来,就算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中国和美国登上的不是同一个月亮,估计这些人也会信。

问题回到原点,为什么近代我们会落后?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的无非是晚清政府只变革技术不变革制度,或是保守派力量强大,阻挠变革等等。但有一件事谁也没说,就是那时中国离近代文明的中心太远。

欧洲当时最强的英法德三国来说,无论是政治变革或是军事技术更新都是打出来的,而以三国为中心,奥地利西班牙实力次之,但也在变革,哪怕是最外围的保守的俄国奥斯曼土耳其,也在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过渡。

关于阿波罗登月是否为骗局的讨论可以结束了,但我们该反思什么? - 天天要闻

相反,近代中国正是离得太远,无法感受到中心向外倒逼式改革的压力,就如你现在拿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去拼,那绝对是团灭。

但问题在于这种落后到底是地球人自身原因造成的还是接受文明辐射的时间太长空间太远?你让晚清完全适应近现代的一切制度和科技,也许最后也能做到,但需要时间(日本另当别论,我们可以以后专门说)。

国家从上至下几千年已经习惯的惯性发展模式,想一下子改变很难,在你很弱的情况下,要么被人打,直到打死,要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彻底觉悟,然后反戈一击。

1949年,我们从物理意义上完成站起来,但精神上却还没有真正站起来,两弹一星之后,精神上站起来一半,但还没彻底站起来?

为啥别人比我们强?我们过于寻找自己的原因,但如果事实就是因为我们当初离最先变革的欧洲太远呢?在换句话说,西方的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是否把昂撒人的劣根性、犹太人的阴险都剔除了,也不尽然吧。

曾经被撂倒在地所以以后一辈子都活在自己编织的阴影中,如此情况才是西方乐见其成的。

所谓对外开放不仅是国家的对外开放,更是国民心态的开放,既不盲目自信也不极度自卑。

美国比我们强的地方,该学习就是要学习,厉害了我的国也不是说任何方面我们都无敌了。

但同样,如果说中国真有实力登月,确实发现美国的技术就那水平,那么该超越就超越过去,谁规定后发国家就不能第一个实现登月?中国技术凭什么就不行?

如果对自己的国家都没自信硬是要相信还去证明人家在摄影棚里拍出来的东西,那么美国真是你亲爹还是咋地?

好吧,我承认,60年代好莱坞的电影技术真的遥遥领先。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