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2024年04月28日11:41:31 科学 1239

曾经,“电”对这片中华大地的人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即便有了电也不是家家户户都用得上的,偏远的农村没有拉电线也无福消受。有些地方普及了电,但是费用也不低,很多人都舍不得用。

时光飞逝,现在离乡乡通电已过去了37年,在荒郊野岭和深山老林,只要有人在的地方,我们几乎都能接到电。而这离不开在天空中“飞驰”的高压线。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这些电线加起来往往重达几吨,究竟是怎么架上去的呢?难不成是人工挨个爬上去架的?

高压线架设,照亮千家万户

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们应该都见过高压电线吧,通常在远离村庄的山头能够看到高高耸立的镂空钢架,一座座矗立看上去就像是大铁塔一般。

通过一座座高压线将电线拉扯覆盖到各地,再由田间笔直的电线杆将线牵到各家各户。正是靠着一座座高压线,才能够让全国各地都能够用上电,照亮了千家万户。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经历过没电的时期,能够深切感受到通电之后的变化。我国为了能够实现乡乡通电,也耗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曾几何时,“电”这个技术还掌握在国外人手中,我们无从摸索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有电,或者有电之后如何实现全民用电。

技术核心要不买、买不了、讨不来,为了让家家户户用上电,科学家们闷头搞研究,只为打破技术壁垒。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到了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电东送。我国西部自然资源丰富地势平坦而空旷是发电最合适之地,而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丘陵居多,人口密集,但是用电需求量更大。想要远距离完成电力输运,只有拉线这唯一途径可选

电又分为交流电、直流电,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将10kv以上的高压电传输到各地,使用三相三线是最合适的;而高压直流电,采用二相制更合适,因此只用了两根线。

将承载着高压电的电线,通过一座座输电塔铺设开,塔上安装避雷针、输电导线跟导线间安装绝缘子,用玻璃或陶瓷材质制成,110kv通常需要使用7-8个绝缘子。一座座输电塔承载着电力运输的使命,为千家万户送去了光明。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从远处看时,高压电线似乎并不大,若是再靠近些就会发现它十分庞大也很高。人类站在输电塔的面前,显得似乎格外地渺小。

你知道吗?延绵的高压线重达几万吨!如此重的高压线是如何运输到输电架上的呢?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几万吨的高压线,是如何搭建而成的?

在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人是唯一的劳动力,只能依靠着工人将所需要的设备一点点运到大山甚至悬崖峭壁之上,再进行搭设。有时候搭设一座高压线可能就需要耗费几个礼拜,甚至上月的时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力量逐渐发挥了作用,可以使用大型机器完成运作。但电线搭设这些细节依旧需要人工完成,工人会做好防护,爬到几十米高的架子上完成线路搭建。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在这个山头一部分人拉着电线,另一部分拉着电线往前走,遇到房子、树等障碍物就使用最原始的办法,拿叉子将挑起越过去。最终用专业的设备将线拉起来,再完成铺设。

而我国的铺设电路的路线很长,环境也十分复杂,铺设的难度也大,搭建高压线的工人很辛苦。渐渐地,我国开发出了能飞行的动力伞,依靠此来将电线举到高空之中,代替人工完成搬运。

但是动力伞也有弊端,遇到刮大风时会出现线缠绕等问题,偶尔也会威胁工人的安全或影响进度。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开始使用无人机技术。一台无人机称重大约几十斤,使用多个无人机一同飞起将线带上高空,最后再使用人工牵引完成安装。别说,使用无人机之后大大减少了搭建难度,建设也越来越快了。

无人机技术不仅仅使用在电线的牵扯上,也应用到了航测之中。在搭建之前,使用无人机进行勘察,既节约成本又具备灵活高效性。它们能够在道路环境复杂的山区,使用高分辨率影像,为不同阶段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在线路设计搭建之前,能够在高山大岭、大跨越、无人区等地方完成数据获取,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设计路线。

施工的沿线地形复杂的,可以使用无人机航摄来搭建三维数字化系统,能够直观感受到路况、环境以及交叉跨越的模拟。施工时能够进行清理以及核查工作,若是有积水、无安全栏、没佩戴安全帽等都能准确稽查,起到督促作用。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项目施工结束之后,还能够使用无人机进行验收工作,实现数字化,可以说无人机的使用在整个项目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人,背后却有无数人在为之努力。

中国特高压技术,领先全球

我国通电获得了重大突破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这一路上也十分艰辛,2000年时我们还未彻底攻克技术难题。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2005年,我国“贵广二回”开工,是首个直流电工程,运输500千伏上下的高压电,开始发生了转变。

当时参与其中的成员都很紧张,生怕出现意外。所幸,我们的建设很成功,花费3年时间攻克的上百个技术难题没有白费。

同年,我国开始发展8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那时候整个领域一片空白,研究团队为了攻克难题24小时轮班倒,耗费了整整5年时间,终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的高压电运输工程!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我国地域辽阔,电力的铺设范围极广,但是全球只有我们做到了不管是高温还是冰冻天气,都对电力运输无碍,是唯一不会出现大面积停电的国家,这一点连发达的美国也做不到。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加快推进新能源建设,随着电力需求越来越大,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也应运而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特高压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昆柳龙直流已一举夺下19个世界第一。

如今,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中国特高压技术,当之无愧世界第一。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电工,为用电安全保驾护航

我国每天用电需求量巨大,却很少会遇到大规模停电,这是因为每年都有电工在为我们保驾护航。

将近40度的高温环境之下,每天都会有几十辆车巡逻检查电力情况。在广东海拔300米的山里,经常会看到电力局几十个工人就像是“蜘蛛侠”一般穿梭在空中,进行检修工作。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带着安全帽跟装备在空中走钢丝,看着都不免为他们担心。这些高压电线有的高度50米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了上百米,恐高的人绝对胜任不了此项工作。

在高温天气之下,他们需要行走在各个线路之间进行检查工作,有时候2个小时才只走了900米距离。

中国无人机挑战高压电!几吨重的电线,小小的机身到底怎么拖动? - 天天要闻

下雨下雪的时候,他们更需要保障供电稳定。雨雪天气可能会导致电线上覆盖厚厚的冰层,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每天一次进行巡逻检查,确保24小时运行畅通无阻。

与此同时,每个地区都配备了应急抢修队伍,其中包含抢修人员、车辆、各种应急物资等等。一旦发生停电等突发情况,他们就会立即出发,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抢修,保证电力安全通行。

没有他们也就不会有我们灯火通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为基建团队,以及辛劳工作在前线岗位的电力工人致敬!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