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2024年04月21日12:55:33 科学 1932

近日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截至目前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已发现900余颗新脉冲星

这一消息让人欣喜

也让我们不禁想到那位仰望星空的老人

他就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从壮年到暮年,他一生探索宇宙奥秘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南仁东和FAST(“中国天眼”)的缘分要从1993年说起。

那一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多国天文学家联合提出了一个宏伟计划: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刚刚担任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的南仁东与一批国内天文学者达成共识,争取把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建在中国。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然而不久后,来自国外的一封邮件给南仁东等中国的天文学家们浇了一盆冷水。一位荷兰的同行朋友表示,他不相信一个发动机都造不好的国家,能造出大型射电望远镜。

国外朋友的这句话大大冲击了南仁东的内心。

结合种种原因,中国的天文学家们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南仁东和同事们反复研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由中国独立建造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而且口径至少要超过300米。

跋涉在大山深处 为“中国天眼”选址

1994年,南仁东提出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也就是“快”,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技术和工程上的巨大难度,让许多发达国家都望而却步。

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还不到30米,要独立建造口径500米的射电望远镜,在当时被看作是一个浩大工程。工程该怎么建?建在哪里?能不能建成?都是未知数。

在国内外均没有任何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遇山开路,逢水搭桥。困难一个接一个来,他们就一个接一个解决。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南仁东在施工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讨论

为了给这个理想中的“巨无霸”找到合适的“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有一次,瓢泼大雨,山洪裹着砂石,连树都能冲走,在外勘探的南仁东靠着救心丸爬回垭口。

这样的艰险,在选址的十余年里,时刻伴随着南仁东,他说,“找不到合适的洼地,我这一辈子死不瞑目!”

病重期间,他依然坚持工作‍

南仁东把生命中近三分之一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中国天眼”。

2015年,也就是FAST项目后期,南仁东被确诊肺癌晚期。患病以后,感觉时间不多的南仁东,心情愈发迫切。在他心里,未完成的工程永远是第一位。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

不久后,做完手术的南仁东又出现在了工地上。由于手术伤及了声带,他只能操着嘶哑的嗓音在现场了解工程进度和具体细节。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2016年9月,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天文学大科学装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正式落成。“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体量最大且探测距离最远的射电望远镜,可以达到137亿光年之远。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突然恶化,永远地闭上了他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眼睛。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 天天要闻

在南仁东离世不到一个月,2017年10月10日,“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如今,“中国天眼”成果频出,不断拓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极限。南仁东用22年的信念和热情,让中国睁开了天文学界的“天眼”,而他也化作天上的一颗星,用闪烁的光芒引领着中国天文学家们,继续探索宇宙最深处的奥秘。

今天,请再一次仰望星空,致敬南仁东先生!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坐飞机要核酸阴性证明?成都航空回应称本想发充电宝新规 - 天天要闻

坐飞机要核酸阴性证明?成都航空回应称本想发充电宝新规

现代快报讯(记者 谢喜卓)最近,有不少准备乘坐EU2231航班的乘客,都收到了来自成都航空“核酸检测”的短信提示。7月4日,成都航空客服回应现代快报记者称,这是一条误发的短信,乘客收到之后可不用理会,本意是想发送携带充电宝的提示。乘客提供的相关短信显示,成都航空发送的内容为:“您预订的由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至广...
新闻最快速度发回总社,迅速突破十万加 - 天天要闻

新闻最快速度发回总社,迅速突破十万加

毕业典礼上与父亲打视频电话的温暖男孩,转身在故乡洪水中挥汗清淤。从珍视亲情到守护乡梓,林进标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刘续记录下这个男孩在家乡救灾的身影,并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报道经历体会。我在现场丨最快速度发回总社,迅速突破十万加6月24日,贵州持续强降雨,洪水漫灌榕江县...
记录江苏百名劳模|《同一种仰望》⑩:国之大者,苏有所为 - 天天要闻

记录江苏百名劳模|《同一种仰望》⑩:国之大者,苏有所为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序言:19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年来,千万个背影,同一种仰望。江苏各级工会始终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围绕党的纲领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前赴后继、奋勇拼搏,艰苦奋斗、建功立业,谱写
不小心被拍出一对血红色的瞳孔?恭喜你! - 天天要闻

不小心被拍出一对血红色的瞳孔?恭喜你!

如果你在暗处拍照时,不小心得到了这样一对血红色的瞳孔,那么,恭喜你!图 | scienceabc因为这个红色是眼球后方血管的颜色,能通过瞳孔一眼看到红色的血管,表明你眼睛里透光的部分非常清澈通透,血管的颜色也没有异常。为什么相机能拍下红眼但
千吨级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中试装置顺利通过现场考核 - 天天要闻

千吨级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中试装置顺利通过现场考核

日前,岚泽能源千吨级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中试装置顺利通过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72小时现场考核。标志着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前沿技术在中试阶段取得了决定性成功,也预示着该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关键的步伐。
中国电建西北院周治:以科技创新推动光热发电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中国电建西北院周治:以科技创新推动光热发电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展光热发电”已写入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光热发电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技术,是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起到压舱石作用的支撑技术,将是未来保障光伏、风电规模化发展的最有希望的规模化储能发电技术。
韩国:2032年前登月、2045年前登陆火星... - 天天要闻

韩国:2032年前登月、2045年前登陆火星...

韩国政府曾在2022年公布的“未来太空经济路线图”和“第四期太空发展基本计划”中明确表示要加大对太空领域投入以实现“成为世界七大太空强国之一”的目标成立航天局 2032年前登月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在为了太空探索的梦想而努力。韩国的航天道路,走得并不顺畅。从1989年成立“韩国宇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