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海边的不明生物,难道本地渔民都不认识?为何要DNA鉴定

2024年04月11日17:25:13 科学 1504

关于大海,很多人都觉得神秘,尤其当我们与大海亲密接触过后,更会觉得它神奇,因为海底也不都是平面,海底也会有断崖出现,除却海里面都是水,其他的景象,总是会令人想起陆地。

海里的生物,我们或许见过一些,但说到见过全部,总也是太过夸张。马来西亚海边就发现了这么一个不明生物,这个生物从网络上已有的图片来看,比较大,乍一看让人认不出到底是什么。

马来西亚海边的不明生物,难道本地渔民都不认识?为何要DNA鉴定 - 天天要闻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人站在它旁边,人也显得非常娇小。这么庞大的生物,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关于这一点,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猜测,有人认为那只是鲸鱼。一鲸落万物生的传奇,也是海底故事的写实。

关于鲸落,有人觉得这是一个浪漫的故事,有人觉得这是生命的循环。因为鲸鱼即便是在海里,它的体型也是数一数二的,而鲸鱼死亡以后,可以给海底许多生物提供食物来源。所以虽然对鲸鱼来说是死亡,对其他的生物来说,却是食物的来源。

万物生这个概念,就是这么衍生出来的。鲸鱼死亡以后在海里漂浮,会不会成为我们后来看到的这个模样?

马来西亚海边的不明生物,难道本地渔民都不认识?为何要DNA鉴定 - 天天要闻

这个答案普通人应该给不出,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连鲸鱼都未必见过真的,又怎么会认识鲸落的模样?

可是海边生活的渔民,本应该对海底的动物更熟识,毕竟他们就在海边生活,为何这一次,也没有人认出那个不明生物的身份呢?

一个海边的生物,居然要用到DNA技术去鉴定,渔民不是应该更加专业吗?也许对于一般的海洋生物,渔民有所了解,但这次的生物,出现的形式让人感慨,而且体型如此之大,总是要百分百确认比较好,通过技术鉴定手段,也能让人更放心。

马来西亚海边的不明生物,难道本地渔民都不认识?为何要DNA鉴定 - 天天要闻

不过,对于个人而言,第一次看到这个图片,我反而没觉得很陌生,因为通过图片,我好像看到了一只大章鱼的模样,也许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觉,毕竟我看到的只是图片,也许我通过图片展开了许多没有根据的想象,看图说话总是不够让人信服的。

至于这海边生物到底是什么,也请大家不要过分揣测不要过度担心,因为DNA鉴定以后,它的身份势必会被揭晓,那时候我们就会明白,之前自己的担忧有多么可笑。

马来西亚海边的不明生物,难道本地渔民都不认识?为何要DNA鉴定 - 天天要闻

大海是浩瀚的,大海也是神秘的,在看到这些生物之后,我才明白为何人需要敬畏自然。你看这个生物死亡以后尚且如此庞大,更别提它生前是如何一番模样。可即便是这样庞大的生命,它依然会有生死变迁,它也依然受制于自然轮回。

或许生命,本身就是一段旅途,因此,不如就将这一次不明生物的故事,当做人生风景值得回味的一幕,毕竟,有意思的故事那么多,增长见识也是让人欣喜的。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名单来了!成都15个科技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名单来了!成都15个科技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23年度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人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2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39项在国家公布的获奖名单中由在蓉科研团队、科学家牵...
浙江30项成果获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布 - 天天要闻

浙江30项成果获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布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浙江共有30项科技成果获奖。  其中,浙江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5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25项。
嫦娥六号探测器即将返回到地球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探测器即将返回到地球

嫦娥六号探测器即将返回到地球。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即将回到地球。这是我国月球科研的一大突破,快来看看这次探索的成果。在北京时间6月2日早晨,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稳稳着陆,它携带着月球的秘密礼物准
谱写新篇章 勇当先行者③丨苏州吴江:千亿新材料产业积厚成势 - 天天要闻

谱写新篇章 勇当先行者③丨苏州吴江:千亿新材料产业积厚成势

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投产国内单体最大的异质结光伏项目启动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吴江……近几年吴江新材料领域传来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太浦河北,三白荡旁是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该基地是江苏省重
祝贺!李德仁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祝贺!李德仁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1939年12月,李德仁出生在江苏泰县溱潼镇(现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11岁时,李德仁考入泰州中学。他办公室的书柜里,至今保存着一张当年的成绩单,除了体育,
致敬!李德仁、薛其坤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致敬!李德仁、薛其坤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天上午揭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授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李德仁是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
世界周刊丨最长热浪 - 天天要闻

世界周刊丨最长热浪

6月21日,我们中国人迎来24节气中的夏至。在北半球更多地方,盛夏酷暑的感觉则早已到来。从南亚次大陆到阿拉伯半岛,从美国西部到墨西哥湾,“超级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感受。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国家环境信息中心预测,2024年有50%的几率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跻身史上5个最热年份的几率则高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