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2023年08月09日17:29:04 科学 1549

她不仅是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更是独一无二地两次荣获此荣誉的科学家。如果你有意探寻她的原始手稿,可能要首先签署一个免责声明,并且配备专业的防辐射装备,因为这些遗物至今还释放着强烈的放射性。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如此之强的辐射,以至于她的遗体被仔细地置于铅制棺材中。这位女科学家,正是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玛丽·居里,人们尊称她为居里夫人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1867年,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的一个教育家庭,尽管她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玛丽的求学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个时代的波兰,女性并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待遇,主要为男性服务。因此,对于有学术野心的玛丽来说,她只能秘密地进行学术研究。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经过数年的勤奋学习,她凭借卓越的成绩赢得了进入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学的机会,在那里,她荣获了物理与数学的双学位,更是创下了该校的记录,成为了第一位女性博士。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在索邦大学,命运让玛丽·居里遇到了皮埃尔·居里,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两人的共同的科研激情不仅使他们成为了生活伴侣,还成为了科研领域的合作伙伴。当1896年,亨利·贝克勒尔揭示了某种物质释放出与X射线相似的神秘辐射时,居里夫妇深受其启发,并开始了他们的研究之旅。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1898年,他们从沥青铀矿中成功地发现了两个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和钋。1902年,他们又从数十吨的沥青铀矿中提取出了1/10克的纯氧化雷由于这一巨大的科学突破,他们在1903年被共同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这对科学伉俪因为其独特的研究和发现而被世人铭记。然而,正当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准备投身于更多的科研工作时,命运却给予了他们一个巨大的打击。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命运对居里夫人狠狠地下了一手,皮埃尔·居里在过马路时遭到马车的撞击,惨遭非命。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居里夫人心如刀绞,但她的坚韧精神并没有让她沉沦。反而,她选择继续前行,承担起了皮埃尔在索邦大学的教学工作,成为了该学府的首位女性教授。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随后的日子,居里夫人的科研之路充满了辉煌。1911年,她凭借分离镭元素的成果再次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这使她成为了至今唯一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尽管她可以为这一技术申请专利赚取大量金钱,居里夫人却毫不犹豫地将其公之于众,从而助推了放射化学的迅速进步。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她并没有选择逃离或袖手旁观。居里夫人利用诺贝尔奖金购入战争债券支持国家,并亲自赴前线,利用她的专业知识协助战场上的伤员,使放射学得到了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虽然她的成就已经家喻户晓,但居里夫人的生活却是简朴到了极致。她对金钱和荣誉并不看重,奖金几乎都捐赠给了研究机构,丈夫在世时,两人也时常谦逊地谢绝各类荣誉。甚至连爱因斯坦都感慨,居里夫人或许是这世上少数不为名利所动的人之一。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然而,背后的辉煌都付出了代价。由于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中,居里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尽管骨髓、肺部、胆囊、肾脏乃至大脑都受到了影响,她仍旧坚持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34年,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女士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她是玛丽·居里,一个永远都能为人类的知识之海增添一笔的伟大女性,照亮着整个世界。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