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2023年01月03日20:35:03 科学 1176

什么?!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了?说了下午五六点不能睡觉吧,别人是一睁眼就到晚上12点了,我怎么一睁眼就过100年了,都进入科幻时代了?事实上,这不是科幻,也不是100年后,就是现在。据媒体报道,2022年12月29日,我国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机,实现了利用分布式雷达体制进行深空探测,拍摄出了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中国复眼拍摄的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可是,这个雷达跟小行星防御有啥关系,拍摄月球够得着小行星吗?别急,听小编慢慢说,首先,这个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中国复眼”,就是我国小行星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当地的朋友可以自豪了),它是一种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可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进行成像,看清楚了,是成像,并观测1.5亿公里范围内的小行星,同时也可以对地月空间之间的区域进行仔细“扫描”,确保不放过任何一颗可能危及地球的小行星。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就是它

当然,目前我们建成的,只是一期工程,只有4部16米口径的雷达,对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成像也只是小试牛刀。而“中国复眼”的二期工程确定在重庆云阳县建设,有25部30米口径的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目前已经开工。到了三期工程,则有上百部雷达,探测距离1.5亿公里,可保持我国在深空探测雷达领域50年的领先优势。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也有说二期工程是25到30部直径25米的雷达

不要以为这些又是遥远的计划,实际上,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一期工程从开工到建成,连一年都没用,二期和三期工程虽然规模大得多,但预计在2025年即可全部投入使用。“中国复眼”不仅能防御小行星,也能确保我国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成功,以后我国就有比较完善得深空探测网络了,部分技术比美国的更先进。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建设中的中国复眼一期工程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来个近景,重庆的朋友自豪吧

不仅如此,如果未来咱们的载人登月成功了,在月球上再部署一个“中国月眼”,实施对地观测,又会怎样呢?或者直接将它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盯着美国本土和各个军事基地,又会怎样呢?当然,说一千道一万,其中最关键的能源供应需要解决,太空基建,电力先行,所以现在明白了我国提出搞千米级太空发电站,有多重要了吧?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所以明白千米级太空发电站有多重要了吧?

可是,无论“中国复眼”建设的规模有多大,它始终是探测工具,难道有小行星袭击,我们就盯着它,“用目光杀死它”吗?当然不,我国早就开始了相关的小行星拦截器的研制,去年11月24日,在央视二套经济信息联播节目中,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就明确表示了,“我们现在准备实施一次对小天体防御的任务”,这个时间预计在2025年。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和美国在2021年12月发射的DART拦截器不一样,我们计划在2025年用一枚长征五号火箭同时发射两个拦截器,一个负责撞,另一个负责拍,万一第一个没撞上,还有第二个作为备份,可谓是万无一失。如果成功,我们中国人也就第一次在宇宙尺度上掌握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科技,可以避免冲到恐龙的覆辙,再阴谋论一点想,如果被美国带偏的小行星要砸向我们,我们也有实力去拦截了。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我国小行星拦截方案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已经在研制了,不是PPT哈

不仅如此,202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广西桂林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行星防御大会上,我国还探讨了《10km/s以上内爆式超高速发射技术研究及其在行星防御中的应用探索》,以及《关于核爆防御小行星的作用机理及效果评估的探讨》这些高深而又现实的话题,说明我们准备拦截小行星的手段,可不止撞击这一种方式,必要的时候,不排除使用核武器挽救全人类。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如果再加上2022年2月25日在安徽合肥成立深空探测实验室,我们发现很多计划都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了,这不禁引发很多人的联想,我们在月球背面到底发现了什么?1999年的事情,真的要瞒不住了?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
聚智聚力 14位院士专家齐聚长沙助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聚智聚力 14位院士专家齐聚长沙助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

华声在线5月20日讯(通讯员 夏文辉 记者 卢小伟)5月20日上午,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会在长沙召开。14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为推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为加快推动南华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新思路、新方案。 曹正平 摄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沈岩、高福、贺福初、顾宁、陈晔光、骆清铭,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 天天要闻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最近复习考试时,搜集到一些很有趣的神经科知识点记忆口诀,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你枯燥的学习带来一丝乐趣和便利。如果你的知识库中也藏着类似的秘密武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丰富这个神经科知识的记忆宝库~Wallenberg综合征——钱医生教三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为小...
今天,在北纬31度,看千年红豆树! - 天天要闻

今天,在北纬31度,看千年红豆树!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株古树,就是一方故土、一段历史、一缕乡愁。江阴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市列入古树名木名录百年以上的有126株,分属于15科21属21种。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 天天要闻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网(SuperDARN)2024年研讨会5月20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首个高频相干散射雷达探测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的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当日在该国际会议上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5月20日,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