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2022年12月27日22:11:05 科学 1033

有关传感器的研究工作有很多,什么样的才能获得 Nature 的青睐?正在剑桥大学做博后研究的苏林,可能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中国研发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 天天要闻

图 | 苏林(来源:苏林)


近日,他和读博时所在团队研发的活体生物电传感器终于正式公开,相关论文已被Nature 录用。


中国研发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 天天要闻

(来源:Nature)



中国研发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 天天要闻

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学“结合”出一款传感器


据介绍,针对环境污染物,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可以实现快速生物电传感检测。此前,生物传感领域内的响应信号,需要二次转换为电信号,以便进行程序分析和传输,这导致响应时间通常比较长。针对这一限制,该成果进行了优化和突破。


对于环境污染的监测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监测,一直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挑战。污染物质的释放往往是动态和瞬时性的,因此需要对可能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


传统方式一般通过定时定点取样,然后送回实验室利用大型仪器进行测试,在时效性上存在明显的劣势。


目前,结合生物传感技术与合成生物学,学界已经开发出了可在现场部署的生物传感器。但是,大部分传感监测输出的信号都是视觉信号,比如颜色的变化和发光等。


尽管部分生物电传感器可以利用改造后的电活性微生物,对特定物质进行识别并直接输出电信号。然而,这些传感器都依赖基因的转录调节,检测过程中需要历经从 DNA 转录成 mRNA、再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故其响应时间一般在 30 分钟甚至更久。


另外,水体中富含着各类化学物质,也时刻会发生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如温度、pH、水速、含氧量等。这些往往会对传感器信号造成干扰,致使信噪比降低、以及响应时间被拖长。


而此次研究结合合成生物学、电化学材料科学等,让监测目标污染物的时间被缩至三分钟,并能直接输出电传感信号。


中国研发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 天天要闻

(来源:Nature)


其主要包括以下三项突破:


第一,该团队构建了一条来自四种不同生物、横跨两个不同生物域的氧化还原酶所组成的人造电子传递通路,实现了对于目标物质的识别、信息传递、以及对于监测过程的能量供应。


第二,研究人员使用蛋白质开关,来对电子传递过程进行控制,响应时间短,非常适合对环境中的瞬时污染物排放进行持续监测。


第三,课题组利用水凝胶材料和导电纳米颗粒,对改造后的微生物进行封装,在防止微生物逃逸到环境中的同时,还提升了传感信号的信噪比。


可以说,这款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在很多领域都具备应用前景,尤其是在环境监测方面。而且,在传感通路的设计上,课题组采用了模块化构思,因此理论上每个模块都能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修改和设计。


另外,智慧农业、助力工业废物处理和水安全、甚至远洋深海资源探测上,这款传感器都能发挥作用。


对于本次研究,一位评审专家表示:“在过去 20 年里,已有大量利用生物作为传感器的先例(例如植物在爆炸物的存在下改变颜色等),但它们存在通过生物感知产生视觉或电信号所需时间较长的限制。本文作者将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电化学进行结合,实现了待测物的传感监测。总的来说,该成果对分析化学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将引起人们对于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兴趣。”


还有审稿人表示:“该工作对以往的生物电传感体系进行了大幅改进,并验证了将基于全细胞的生物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基因转录过程中的延迟。”


近日,相关论文以《环境污染物的实时生物电子传感》(Real-time bioelectronic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为题发表在 Nature 上 [1]。


中国研发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 天天要闻

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美国莱斯大学生物科学系约书亚·阿特金森(Joshua T. Atkinson)博士、苏林博士是共同一作,莱斯大学生物工程系乔纳森·席尔伯格(Jonathan J. Silberg)教授、以及莱斯大学生物科学系卡罗琳·阿霍-富兰克林(Caroline M. Ajo-Franklin)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中国研发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 天天要闻

“We got a 4HT sensor”


据介绍,此次课题的最早构思源自于 2015 年“合成生物学:工程、进化与设计”(Synthetic Biology: Engineering, Evolution & Design)大会[2]。


这分别涉及到两位人物:Caroline 教授课题组的摩西·巴鲁克(Moshe Baruch)博士、以及Silberg 教授课题组的乔什·阿特金森(Josh Atkinson)博士。


两人的姓氏分别以 B 和 A 开头,当时两位博士的演讲海报排在最前面,并恰巧被安排在一起。


Caroline 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微生物的电信号输出,而 Silberg 课题组主要研究铁氧化还原蛋白的功能和蛋白质开关的构建,这分别对应了本次论文中的信号输出模块和信号输入模块。


于是,Moshe 和 Josh 看到彼此的工作之后一拍即合,并表示:“We need to get together and talk about this!”


之后,两支课题组建立联系并决定合作,半年后他们获得了第一笔研究经费的资助。


苏林则于 2016 年秋季加入Caroline 课题组,一开始他接手的是另一个课题。


2017 年夏季,苏林的第一个项目基本完工之后,正好 Moshe 的博后职位快要结束。


“这时,我的导师 Caroline 和 Moshe 找我来参与电传感的课题。与 Silberg 教授课题组的 Josh 等人合作。项目推进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我跟 Josh 也因此不得不延期各自的博士答辩。”苏林说。


由于他们设计的传感通路实在是太过复杂,在三年间的大部分时间里,研究团队都在不停地构建工程菌、验证、失败、再重新构建,如此往复。


期间最大的挑战在于,有好几次检测了到传感信号,但是兴奋之后仔细分析发现是假阳性、或者对照组设计的不够严谨,这时只好推翻再来。



中国研发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 天天要闻

(来源:Nature)


2020 年下半年,实验开始迎来起色。Josh 把蛋白开关部分进行了升级改造,测试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再后来,Xu Zhang 博士的加入,帮忙解决了不少技术难点,也让实验进展更加顺利。2020 年 11 月底,我给两位教授以及 Josh 发了封邮件,邮件的 title 是 ‘We got a 4HT sensor’,4HT 就是我们目标污染物(4-hydroxytamoxifen)的缩写。一般来说,在邮件结尾使用‘Cheers’的机会并不多,由此足见当时的激动。”苏林说。


中国研发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 天天要闻

图 | 苏林当时发的邮件(来源:苏林)


项目的后续推进变得则越来越顺,2021 年 2 月他们完成了核心数据的最后一个实验。之后大家开始分工撰写手稿。


苏林表示:“不停地失败并坚持的过程就挺难忘的,还有 Nature 的发表周期太长了非常折磨人。”


不过有意思的是,随着项目的推进也发生了一些地理意义上的人员变动。苏林继续说道:“2018 年,Josh 拿到美国能源部的奖学金,得以让他从休斯顿飞到伯克利跟我们一起做了大半年的实验;2019 年,Caroline 教授拿到莱斯大学的 offer 和德州的 funding,于是我们实验室从伯克利搬到休斯顿;2020 年,Josh 毕业之后去南加州大学做博后,中途暑假又飞回来继续帮忙做实验,还在我家的沙发上睡了一个多月。”


期间,苏林跟 Josh 也成了很好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他教苏林合成生物学的实验,苏林教他电化学。同时,他俩还是上下楼的邻居。那时,苏林经常端着中式料理下楼去找 Josh 喝酒,Josh 则提供德州风味的烧烤、甜品和两只可爱的猫。


看得出来,即便已在国外生活数年之久,苏林依然保留着地道的中国饮食习惯。而他也表示:“回国工作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之一。”


中国研发活体生物电传感器,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 天天要闻

图 | 苏林(来源:苏林)


出生于江西鹰潭的苏林,其本科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他说:“大二暑假时跟朋友一起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当时好像是南农的第一届),研究是真菌孢子对杂草的治理,可以算是我最早的科研经历了。”


之后考研到东南大学生物物理专业读硕,导师是付德刚教授。当时研究的课题是纳米材料对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促进作用。


“硕士毕业后继续在付老师组里读博,专业方向是生物医学工程的纳米生物器件。博士期间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资助,交流去了当时在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Caroline课题组学习合成生物学。博士论文的课题最终确定在利用合成生物学编辑微生物的电子传递,并将其应用在微生物电传感方面。”他说。


博士毕业之后,苏林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欧文·赖斯纳(Erwin Reisner)教授课题组研究人工光合作用,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构建微生物-纳米材料的生物复合体,来实现光能的转换和二氧化碳的还原[2]。


其表示:“我目前在剑桥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并且很幸运地获得了英国 Leverhulme Trust 和剑桥三一学院 Isaac Newton Trust 提供的三年早期职业研究员奖学金(Early Career Fellowships)。在此之后,我打算申请教职,并建立自己的研究团队。我预计在 2024 年左右开始关注招聘启事并与国内的用人单位联系。”


参考资料:

1.Atkinson, J.T., Su, L., Zhang, X. et al. Real-time bioelectronic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Nature 611, 548–553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356-y

2.RICE NEWS: Bacterial sensors send a jolt of electricity when triggered. https://news.rice.edu/news/2022/bacterial-sensors-send-jolt-electricity-when-triggered

3.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ucy Cavendish College, Dr Lin Su. https://www.lucy.cam.ac.uk/fellows/dr-lin-su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