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这里是“博扬美学部落”每日更新的第2003篇
万事皆有缘起,如今站在科学前沿的大师们,他们的童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或者说,他们思考了哪些问题?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在《我是个怪圈》一书中记录了他第一次如梦初醒般的时刻。

认知科学家侯世达
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1945年2月15日-),中文名侯世达,美国学者、作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意识、类比、艺术创造、文学翻译以及数学和物理学探索。
侯世达出生在美国纽约市,父亲是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罗伯特·霍夫施塔特,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侯世达在大学校园中长大,1958年到1959年间在日内瓦国际学校上学。1965年,侯世达以数学优等成绩从斯坦福大学毕业,1975年又在俄勒冈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侯世达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文理学院认知科学杰出教授,主管概念和认知研究中心。他本人和他辅导的研究生组成“流体类推研究小组”。
1357||侯世达:复制语言和文化的构造机制
1360||侯世达:美国认知科学家翻译王维《鹿寨》
1998||侯世达:关于“大脑研究”的两种清单

《我是个怪圈》侯世达著
《我是个怪圈》认为自我和意识的本质是一种“怪圈”,它作为一种抽象反馈寓居于我们的大脑。当然,作者幽默地说,书名也可改为《你是个怪圈》。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来自作者少年时期的一次“如梦初醒”的体验。
青少年时期的侯世达就对“我”有反思。
他说,大约在十六七岁的某一天,我正屏气凝神地冥思,忽然如梦初醒,而且自此以后始终认为,我们口中所称的“意识”,不过是一种幻景。可以肯定的是,这必然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幻景,因为这种幻景可以察觉到自身,而且显然它并不相信自己察觉到的是一种幻景;但不论如何,它终究还是一种幻景。这种名为“意识”的狡猾现象仿佛是倒提着自己的鞋带把自己举了起来,它仿佛是无中生有地创造了自身,然后每当有人想更仔细地观察它时,它又自行瓦解回归虚无。
他那时写道:我们在说出“我知道”时要倍加小心;而当我们的头脑想让我们说出“我知道”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认真思考,这么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个青少年能有如此的反思能力!意识如幻。正好笔者前几日读书会分享过《维摩诘经》对“心幻”的解读。
1987||身心皆幻——品读《维摩诘经》的智慧
什么是自我?不仅是现代科学的关注对象,我们的古人,同样也对自我反思了数千年,当然,或许更早。
2022.12.04
往年今日:
190||生活美学 会会有期(十七)菩提树下观器物2
554||物尽其用 手作时光 2
918||音乐之神 7 海顿
1276||钱钟书:《窗》,天的进出口
1639||《沙丘》:内部之涌现与外部之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