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多巴胺,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2022年12月04日23:15:03 科学 1205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本打算睡前刷十分钟短视频,却刷到深夜两点半;

计划好购买的东西,结果买了一堆无用的东西;

下定决心锻炼,却难以抵挡烧烤、奶茶的诱惑......


我们总是一边在触手可及的舒适圈里难以自拔,一边懊恼自己的不自律,倍感失落。


这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多巴胺”的控制,人们总是无法抗拒多巴胺的诱惑,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即时的快乐,但这种快乐转瞬即逝。


多巴胺廉价易得却让人沉迷其中难以抽身,也会驱使你做那些即刻就能感受到快乐的事情。


我们只有认清多巴胺,才能远离多巴胺,告别舒适圈,只有不断追寻更高级的快乐,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拥有自由笃定的人生。

远离多巴胺,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 天天要闻

认清“多巴胺”,学会及时止损

起初,科学家给多巴胺取名为“快乐分子”,而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途径则被称之为“奖赏回路”。


研究人员发现,多巴胺奖赏回路的活性越高,人们的快感就越强烈,与之相反,多巴胺减少,快感也随之消失。这似乎也证实了多巴胺是快乐分子的结论。


然而,一项关于猴子和灯泡的实验推翻了这一观点。


瑞士弗里堡大学神经生理学教授沃尔弗拉姆·舒尔茨用猕猴做了一项研究,他把微电极植入猕猴大脑中多巴胺细胞聚集的地方,并将猕猴放入一个装置里,这个装置有两个灯泡和两个盒子,盒子中一个是装有食物丸的,另一个则是空的。


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一个灯泡亮起,左侧灯亮表明左侧盒里有食物丸,反之则在右侧。


实验发现,当猕猴随机打开盒子发现食物丸后,大脑中的多巴胺细胞就会被激活,当它们逐渐找到信号灯与食物丸的规律后,多巴胺释放的时间点就从发现食物时转到了灯亮起时。


实验结果表明,多巴胺不是快乐的制造者,而是对意外的反应,即对可能性和预期的反应,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奖赏预测误差”。


简单来说,多巴胺所带来的快乐,并不源于事物本身,而是来自预期之外,是奖赏预测误差触发了多巴胺的出现。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暴饮暴食、冲动消费、沉迷熬夜,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并不是行为后的结果,而是行为前的期待。

远离多巴胺,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 天天要闻

《贪婪的多巴胺》中有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我们的身体受到“向上”和“向下”两类物质的控制,“向上”指的是多巴胺,它让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追求更高的目标,但也同时让人永不满足。

多巴胺不是快乐的制造者,而是欲望的渴求者。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力量,如果我们不懂得及时止损,便会陷入欲望的旋涡,形成恶性循环。

远离“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多巴胺让我们轻而易举就能感受到愉悦,它降低了我们对快乐的预期,却拉高了期望的阈值


当一切变得习以为常,奖赏预测误差便会随之消失,也就不会再有给你带来兴奋感的多巴胺了。


就像爱情一样,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将爱情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爱情或者说“激情之爱”只会持续12-18个月,在那之后,情侣要想保持对彼此的依恋就需要发展出一种不同的爱,这被称为“陪伴之爱”。


早期的爱情是由多巴胺主导的,它使人兴奋、理想化、好奇,并关注未来;


而第二阶段的爱情则是由当下分子主导的,它使人满足、心平气和,并通过身体的感官和情感去体验。


建立在多巴胺基础上的浪漫关系是一段令人兴奋但短暂的过山车之旅,然而我们大脑中的化学过程也为我们铺平了通往陪伴之爱的道路。


想要获得持久的爱情,我们就需要体内的另一种物质——内啡肽。


那么,什么是内啡肽呢?


内啡肽是一种补偿机制,它与通过多巴胺得到的来自预期的愉悦相反,内啡肽会给我们带来由感觉和情感引发的愉悦,是一种当下分子。


简单来说,内啡肽相当于一种天然镇痛剂,当我们做一件事感到难受时,它可以减轻人的痛苦,同时让人感到舒服、愉悦。


比如说,坚持跑步、健身、戒烟、读书等,过程虽然很痛苦,但过后你的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对你进行补偿,会让你感到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

远离多巴胺,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 天天要闻

向上生长,实现真正的自律

乔布斯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生命最初的30年中,你养成习惯;在生命最后的30年中,你的习惯决定了你。

他从不让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而是送他们去私立学校学习饲养动物、种花以及打理家务。


同样,比尔盖茨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是:14岁之前绝不允许接触手机,不允许玩游戏。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我们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是我们需要适当戒掉一些有害的多巴胺,努力追逐内啡肽的愉悦,产生自驱力,向上生长,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跟大脑对话,调整习惯模式

大脑总想让我们及时享乐,让我们贪恋于简单重复的低级快乐。


要想打破现状,走出舒适圈,就需要我们对大脑发号施令,去跟大脑对话:我要突破自己,我是一个敢于挑战、执行力很强的人,我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身材等等。


凡事不要停留在空想,而要立即行动起来,让大脑明白这就是此时此刻要做的事。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细化目标,延迟满足

人生最好的自律,就是学会延迟满足,去拥抱高级的、持久的快乐。


无论是工作,还是做其他事,我们都需要设置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在我看来,长期目标通常是由一个个短期目标组成的,而短期目标是将目标细化,通过培养微习惯从而实现最终目标,变得自律。


任何好习惯的养成,过程虽然艰辛,但结果带来的快乐却是持久的。


细化目标,有助于我们在完成每个小目标后大脑释放出内啡肽,让人感到愉悦、满足。


比如,你的长期目标是成为跑步达人,你可以将短期目标细分成每天步行10分钟、每天走1万步、每天跑5000米等;


或者,你想写一本书,短期目标可以细分成每天写一段文字、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0字文章等;


你想保持好身材,短期目标可以细分成每周锻炼1次同时制定下周食谱并减少高热量高糖摄入、每周锻炼2次同时制定下周食谱和锻炼方案、每周锻炼3次同时制定下周食谱和锻炼方案等。


我们很少考虑用细化目标的方式审视改变,因为我们总是心无旁骛地盯着最终目标。但我们忘了每天做一次俯卧撑总比不锻炼好,每天读十分钟总比不读书好,做的比你希望的少总是好过什么都不做。


▶定期冥想,稳定心态

杏仁体是大脑中的灰质核团,它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开关。我们所体验到的痛苦、恐惧、愤怒、焦虑等都与杏仁体密不可分,杏仁体的活跃度越低,情绪就会越稳定。


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清除大脑中的各种杂念,有助于稳定大脑中的杏仁体,同时释放内啡肽,让你的内心更加平静。


每天用5-10分钟冥想,会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

远离多巴胺,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

多巴胺让人及时行乐,让人很容易沉浸在舒适圈里无法自拔,却也如同璀璨烟花,短绚即散;而内啡肽则是一种延迟满足,它需要你付出心血和汗水,但却犹如静水流深,沧笙踏歌。


积极心理学》中说:人的一切行为本质上都是为了追求愉悦。

当你沉迷于即时满足,最终得到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空虚;当你懂得延迟满足,你收获的将是日渐丰盈的自己。


人这一生想要拥有长久的快乐,就必须养成反本能的体制,你的每一次克制,都意味着自己比以前更理智、更强大。


没有什么快乐比得上由自己主宰人生来的更痛快,没有什么力量,比自律和坚持的力量更强大。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闻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华山风光秀丽,岩溶地质景观丰富。近日,专家经过调查,发现金华山上还有丰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罗店镇鹿田村公路旁,竖立着一块“腕足类化石点”的牌子,在这附近山体上,地质专家发现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动物是一类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这套地层主要是二叠纪早期,距今2.8...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 天天要闻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5月13日,作为“长三角地区5·12防灾减灾宣传周”重量级品牌活动之一,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新时代城市安全与应急...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编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灾害无情,但正确的逃生避险方法是我们的有力武器。当灾害来临时,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云南网推出应急科普专栏,和大家一起学习应急避险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防灾避险能力。 突如其来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时间就是生命,自救至关重要发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 天天要闻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胃肠外科暨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新技术应用沙龙上,一款名为DeepGuide的手术导航系统对外发布。该系统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使胃肠肿瘤手术的系膜完整率从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术应用沙龙现场。甄晓洲...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 天天要闻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中新网嘉兴5月13日电(记者 王逸飞)13日,在浙江嘉善举行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这也是长三角首张跨域“生物多样性图谱”。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现场。浙江省生态...
11000年前的冒险,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类北迁传奇 - 天天要闻

11000年前的冒险,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类北迁传奇

在苏格兰斯凯岛发现的水下石圈和石器时代工具显示,约11000年前,人类已踏足如今的苏格兰北部。 这一发现表明,史前人类勇敢穿越苏格兰北部冰川肆虐、海岸线变幻莫测的险境,向北迁徙的距离远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