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人嗝言(六八二)——振动对测不准原理及其普遍性的解释(12)

2022年10月11日12:38:04 科学 1932

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物质个体来说,它即是构成更高级物质个体的基本材料,又是由更低层级的物质个体所组成,而且振动是物质个体的本质属性,所以任何物质个体或任何层级的物质个体的振动都是相同的。在这里,振动相同指的是振动频率相同。所有物质个体的振动频率相同,但是不同物质个体的振动域或振动范围存在着不同,所以不同的物质个体的振动强度也就不同。

振动强度发生改变的原因就在于物质个体的振动域发生了改变。构成物质个体的最底层的物质个体拥有范围最大的振动域,这也就是说,本来的情况下低层级的物质个体拥有比更高级物质个体的振动域更大的振动域。但现实的情况是低层级的物质个体被包含于高层级的物质个体之内,或者说,范围更大的低层级的振动被包含于范围更小的高层级的振动之内。因此,组成更高层级的更低层级的物质个体的振动拥有更高的压缩率,压缩率越高则振动的强度也就越高。这也就是说,自振动拥有比共同振动更高的振动强度。这样一来,物质的层级也就有了方向性,拥有多层级结构的物质个体的强度从内而外是逐渐降低的,从外到内是逐渐加强的。

测量者要想测量某一物质个体的位置,就必须先测得这一物质个体的体积,因为没有的也就没有位置。因此,测量者对物质个体的体积的测量,就是对除去物质个体的自振动或共同振动的低层级自振动的测量,这也就是说,某一物质个体的体积就是组成这一物质个体的所有低层级物质个体的振动域的和。这也就是说,测量物质个体的体积或位置就是分辨和区分不同强度的振动,或者说就是探测到更高强度的振动后剥离低强度振动。

现在的问题是物质个体总是拥有比观测手段更低层级的振动域或更高强度的振动。观测者拥有或运用某种确定的观测手段只能观测某一层级确定的物质个体。某一观测手段所观测到的物质个体就是由低层级的共同振动和低层级的自振动组成的,低层级的自振动包含于低层级的共同振动之中。当观测手段的尺度大于振动域的尺度时,测量者对物质个体的体积或位置的测量是准确的;当测量手段的尺度小于振动域的尺度时,测量者对物质个体的体积或位置的测量就不准确。这也就是说,测量者尺度与被测量者振动域尺度的比值越大,那么测量就越准确;测量者尺度与被测量者振动域尺度的比值越小,那么测量也就越不准确。


散人嗝言(六八二)——振动对测不准原理及其普遍性的解释(12) - 天天要闻


散人嗝言(六八二)——振动对测不准原理及其普遍性的解释(12) - 天天要闻


散人嗝言(六八二)——振动对测不准原理及其普遍性的解释(12) - 天天要闻

所以我们也就可以说,测不准原理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某些尺度下测不准原理更容易被测量者觉察到。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眼千年,一步千里 - 天天要闻

一眼千年,一步千里

### 时空压缩:改写人类文明的“魔法沙漏”——从杭州超重力场看未来科技革命想象一下,一杯浑浊的泥水在自然环境中需要沉淀一天才能清澈,而一台机器只需旋转一分钟就能完成分离——这就是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
别看它小,这条不到30公分小蛇是虎斑颈槽毒蛇! - 天天要闻

别看它小,这条不到30公分小蛇是虎斑颈槽毒蛇!

你相信吗?不到30公分的一条小蛇却比大多数蛇还可怕!5月10日,沿江派出所抓获了一条小蛇,通过观察确认是含有毒性的——虎斑颈槽毒蛇。当天下午6点,沿江派出所接到张先生报警,其在自家菜园子劳作时,看到一条黑黄相间、头呈扁平三角形状的蛇在菜地里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 天天要闻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3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5次飞行。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
世界最快微型无人机!深圳学生自制飞行器,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 天天要闻

世界最快微型无人机!深圳学生自制飞行器,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南都讯 记者伍曼娜 世界最快微型无人机来自深圳!5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徐阳发布视频,介绍他自制飞行器PROWESS并创下世界最快微型无人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研制经过。PROWESS这款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微型无人机,重量仅有247克,速度却能达到每小时340公里。网友评论说,这款学生自制飞行器拥有“高铁速度”。徐阳20...
长青保护区再次发现野生象鼻兰种群 - 天天要闻

长青保护区再次发现野生象鼻兰种群

5月10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野外综合考察途中,再次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象鼻兰。这是继2022年在长青保护区首次发现象鼻兰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标志着区内存在稳定的野生象鼻兰种群。
动物异常、天气异象是地震前兆?灾害防御专家答疑 - 天天要闻

动物异常、天气异象是地震前兆?灾害防御专家答疑

光明网讯(记者 曾震宇) 有传言称,每当地震发生前,都会发生动物异常行为或天空呈现奇怪造型云朵等“预兆”,这样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的“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科普专家邹文卫表示,动物异常和气象变...
时间、地点、震级都能精准“预言”?一招辨别地震谣言! - 天天要闻

时间、地点、震级都能精准“预言”?一招辨别地震谣言!

光明网讯(记者 曾震宇)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的“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科普专家邹文卫表示,凡是说“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某级地震”,这肯定是地震谣言,不可信。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确信这是地震谣言。中国灾害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