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世界第483期 爱吃鱼的猫头鹰——黄腿渔鸮

2022年10月11日02:58:08 科学 1599
它世界第483期 爱吃鱼的猫头鹰——黄腿渔鸮 - 天天要闻

我国现存最早的猫头鹰艺术造型,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最初猫头鹰被视为“战神鸟”,人们认为它的叫声能带来战争胜利。但是到了周朝,猫头鹰变成了不吉利的“凶鸟”,汉代更是把它的形象做成存米的陶壶,用猫头鹰的形象吓走偷吃的老鼠。

但有些猫头鹰却不爱老鼠偏爱食鱼,那就是渔鸮。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而渔鸮,顾名思义,即捕食鱼类的猫头鹰,全世界共有七种,黄腿渔鸮就是其中一种。

藏身深山溪流间

黄腿渔鸮在我省属于留鸟,但非常少见,仅分布在我省秦岭陕南地区。它非常依赖森林覆盖良好、人为干扰较少的山溪河流,而城市扩张、道路开发和农田开垦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这些人类活动迫使它们一步步退向高海拔的深山林区。

黄脚渔鸮是渔鸮中最大、最强壮的,喜欢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生活,可现在要满足这点似乎越来越难,因此包括鸟类专家在内都对它了解得不是很多,对自然爱好者来说,能在野外亲眼见到黄腿渔鸮,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事。

当渔夫的几把刷子

黄腿渔鸮能长到60多厘米高,2.5公斤左右。虽然也长着一对可爱“兔耳朵”(其实是一对耳羽簇),但平时总是耷拉在头两侧。脸不像其他鸮类那么大,由于附跖和脚趾的颜色为黄棕色,因此得名黄腿渔鸮(别名黄脚渔鸮)。既然是靠捕鱼为生,它都有哪些有别于其他猫头鹰的专属配置呢?

首先,它有一双修长的大腿和利爪,方便涉水捕鱼。它的腿上三分之二覆盖着羽毛,一双修长的大腿平时总是缩在肚子底下,如果它们起飞就很难看到,方便它们涉水捕鱼。一般黄腿渔鸮会站在水边的树枝或者石头上静静等候,发现猎物的踪迹后再飞扑抓捕。捕猎过程中它们的身体不会进入水中,只会用脚爪探入水中抓鱼。有时黄腿渔鸮也会在浅水中走动捕猎。每只脚上共有四个利爪,前二后二分布,方便牢牢抓住湿滑的鱼类并快速杀死对方。

其次,依靠敏锐的视觉猎捕,黄腿渔鸮的飞羽缺少其他鸮类那样柔软的梳状构造,鼓翼飞行时有声音,说明它们较少抓捕陆地上的动物;脸盘不明显则说明黄腿渔鸮捕猎时更多依赖视觉而非听觉,它们便是依靠强于人类大概40倍的视力来发现目标。

最后,黑夜是最好的掩护!像绝大多数猫头鹰一样,黄腿渔鸮也是白天睡觉休息、夜晚捕食。所以黑夜给了它们最好的掩护,大大增加了它们猎捕的成功率。但在育雏期间或者冬季,它们白天也会频繁活动捕食。黄腿渔鸮虽然以各种鱼类为主,但也会捕食小龙虾、河蟹、鼠类、蜥蜴、甲虫,偶尔也会猎杀较大型的猎物,如其他鸟类,研究者还曾在其巢中发现有豪猪的残骸。

数量少 生娃少

虽是留鸟不迁徙,但在冬季或食物匮乏时,它们也会随着河流频繁移动,只为混口饭吃。

黄腿渔鸮也有领地意识,在繁殖期会频繁鸣叫来标记领地,领域一般顺着河流延伸五至八公里。根据汉中发现的黄腿渔鸮显示,它们大约在二三月进入繁殖期,五月小鸟就能离巢跟随父母学习生存技能了。黄腿渔鸮自己不筑巢,它们一般借助悬崖或河岸上的天然洞穴,或者“捡漏”其他猛禽建的旧巢,每巢产1—2枚卵,相比其他猫头鹰,生的数量算很少,好在黄腿渔鸮寿命很长。

黄腿渔鸮的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保守估计种群小于100个繁殖对,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李宣岐/文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动物异常、天气异象是地震前兆?灾害防御专家答疑 - 天天要闻

动物异常、天气异象是地震前兆?灾害防御专家答疑

光明网讯(记者 曾震宇) 有传言称,每当地震发生前,都会发生动物异常行为或天空呈现奇怪造型云朵等“预兆”,这样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的“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科普专家邹文卫表示,动物异常和气象变...
时间、地点、震级都能精准“预言”?一招辨别地震谣言! - 天天要闻

时间、地点、震级都能精准“预言”?一招辨别地震谣言!

光明网讯(记者 曾震宇)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的“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科普专家邹文卫表示,凡是说“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某级地震”,这肯定是地震谣言,不可信。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确信这是地震谣言。中国灾害防御...
云南省人类精子库现只接待昆明五城区常驻1年以上人群 - 天天要闻

云南省人类精子库现只接待昆明五城区常驻1年以上人群

掌上春城讯 5月12日,记者从云南省人类精子库获悉,目前精子库只接待昆明市五城区人群,及常驻昆明一年以上人群。精液捐献是一项高尚的人道主义行为,志愿者捐献的精液将提供给生殖中心,用于不孕不育的家庭繁衍后代,志愿者的信息将受到严格的保密,受者将无法获知您的任何带有身份指向性的信息。云南省人类精子库自2018年...
北航/北大合作Nature论文:柔性电子贴片,实现向内脏器官细胞的精准高效递送 - 天天要闻

北航/北大合作Nature论文:柔性电子贴片,实现向内脏器官细胞的精准高效递送

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将治疗药物靶向递送到内脏器官(例如用于促进器官损伤的愈合,或促进癌细胞凋亡),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前景。目前,主要的递送方式依赖于循环,然而,这种模式效率低下,难以到达靶器官,难以穿透细胞膜,还存在着安全性和可控性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开发精准、安全且高效的靶...
大幅缩减太空预算之后,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或将得以保留 - 天天要闻

大幅缩减太空预算之后,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或将得以保留

5月2日,特朗普总统挥出大刀,将2026财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预算从248亿美元砍至188亿美元,削减幅度高达24%。同时,多项有关太空探索的部门与项目遭到关闭、暂停。但一反常态的是,在近日有相关消息称,曾面临裁撤危机的国家太空委员会(National Space Council)将会继续得以保留。2017年6月30日,特朗普在副总统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