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探事业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2022年10月10日21:18:24 科学 1081

【来源:江西省地质局_地质新闻】

今年以来,第二大队物化探勘查院(以下简称“物探院”)积极适应发展所需,业务领域已从传统的地勘行业向城市勘察、公路建设、铁路勘测、桥隧专项检测、环境灾害治理等领域拓展,1-8月份已完产值2000余万元,正以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人人尽责,构建物探发展新格局

2021年底,地勘事业单位改革为物探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原有色五队和原赣西北队物探资源和技术整合几个月后的实践证明,资源调配、技术革新的“双结合”产生了“1+1>2”的效果。

真正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形成新的发展亮点,关键要有创新意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物探院领导班子按照“经营+管理+技术”的模式,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切实做到管理不交叉、不重叠、全覆盖,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干劲和闯劲。在科学分析市场行情后,班子成员及时调整思路、寻找出路,提出了“1+1”发展思路(即物探找矿+工程物探),在坚守传统物探找矿领域的同时,聚焦工程安全保障、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专业服务,促进延伸产业链不断拓展。

在全院上下共同发力下,今年前8个月该院已确认的合同产值达2500万元,已实施各类项目29个,其中超500万元项目有2个,形成了稳中求进的良好局面。

深耕市场,搭好互联互通“大舞台”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精准对接项目是防范风险、提升口碑的有效途径。“所有项目必须自主经营,每个项目都要保证品质,既要锻炼队伍,还要见效益。”物探院领导班子在选择项目时,观点不谋而合。

经过前期积累,该院已熟悉掌握主动源声波探测技术、地震散射勘探技术、三分量频率谐振等多种物探新技术,已经熟练运用于工程物探、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

在开展的浙江乌溪江引水工程物探项目、景德镇陶溪川旅游景区物探项目等传统项目时,该院注重融入新手段新方法,促使项目完成更加有质量,得到新老业主的肯定。

今年,借大队和九江5个县级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物探院把握主动,蹭热度、抢机遇,与相关业务部门紧密对接,承揽项目600余万元,融入县域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工程市场开始活跃。物探院“嗅”到商机,立即引进排水管道CCTV检测、QV检测、声纳探测技术,组织人员赴省外进行培训,有10人已取得排水管道检测及评估证书、企业作业证书,并且在一个月时间内顺利取得了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镇排水管道检测资质。今年已先后承接相关业务十几个,开辟新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在物探事业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 天天要闻

主动声源PE管道探测仪器用于瑞昌市排水管网整治工程非金属管道探测

物探院在拓宽业务的同时,时刻牢记肩负的公益使命。年初,该院就成立了应急小组,专门为地方抗洪抢险、地灾应急、城市保障等提供技术支持。听闻永修县一水库库底发现管涌,技术人员便迅速赶赴现场,查明了三处管涌点和管涌通道。公益事业没有区域之分,今年6月,基于相关部门的信任,技术人员受邀到浙江衢州,对七里乡隧道内的大量涌水涌泥进行勘查,为抢险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物探依据。

在物探事业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 天天要闻

技术人员在衢州隧道勘查项目进行作业

练好内功,助力服务水平再升级

技术人员因项目的历练而更加成熟和专业,项目因技术人员的参与而更加高质高效,他们彼此相得益彰。物探院现有正式职工17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6人,是一支名副其实专业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技术队伍。

物探院非常注重技术能力提升,紧跟国内固体矿产物探勘查技术、工程物探技术前沿,每年均组织骨干技术人员参加国内物探新技术交流会,为技能提升、业务扩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物探院曾在首届江西省地质勘查行业物探职业技能大赛中,一举获得个人第一名、团队第二名的好成绩……每一项荣誉的取得,都是对技术人员的最佳肯定。

“机会不是等来的,只要保持踔厉奋发的精气神,苦干实干的作风,物探事业的发展动力会更足!”展望未来,全院职工信心满怀。

(第二大队 喻亚飞 屈亚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为在国外知名期刊发文,高校学者主动联络境外组织,偷贩涉密敏感数据 - 天天要闻

为在国外知名期刊发文,高校学者主动联络境外组织,偷贩涉密敏感数据

5月11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发文,披露一起“高校学者为发论文偷贩涉密敏感数据”案件细节。近年来,部分境外机构和个人为攫取利益,对我经济、民生、科技等重要领域实施情报窃密活动,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与此同时,部分境内人员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淡薄,为达到个人目的,违规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境外,相关风险隐患...
我国近海将有5~7级风 - 天天要闻

我国近海将有5~7级风

一、近海海域天气实况 5月10日14时至11日02时,东海北部海域出现了5~6级、阵风7级的西北风,东海南部海域、台湾海峡、南海北部海域、北部湾出现了5~6级、阵风7级的东北风或偏北风。 ....
这位活到117岁的超级老人去世后,科学家发现她的基因强得可怕 - 天天要闻

这位活到117岁的超级老人去世后,科学家发现她的基因强得可怕

图片来源:Unsplash《环球科学》杂志迎来了自己的播客节目欢迎订阅《环球科学》播客,每月更新一次,听科学家与我们编辑一同探讨形形色色的科学问题。在最新一期节目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环球科学》多次合作的译者、两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跟我们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养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视角。撰文|clefable审...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主动光学强度干涉的合成孔径成像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主动光学强度干涉的合成孔径成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人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合成孔径技术,实现了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
发现罕见“幽灵之花” 贵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员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幽灵之花” 贵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员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近日,在贵州省林业局组织开展的全省野生兰科植物监测过程中,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贵州植物新纪录属——杜鹃花科假沙晶兰属,以及隶属该属的两个贵州新纪录物种——浙江假沙晶兰和球果假沙晶兰,它们因独特的外观和神秘的生长习性被称为“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水、脂肪和蛋白质,三种平平无奇的物质,为何能承载人类的智慧与情感?大脑的功耗相当于一个14瓦灯泡,为何能实现强大的认知能力?人类如何用科技对抗大脑深处血管上的“微型炸弹”?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总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别呈现了《科学之美》的演讲和舞蹈。为了呈现更多维度震撼人心的科学之美,总台社教节...
流浪太空53载 苏联“宇宙-482”探测器坠回印度洋 - 天天要闻

流浪太空53载 苏联“宇宙-482”探测器坠回印度洋

据央视新闻消息,据俄新社10日消息,苏联于1972年3月发射的“宇宙-482”自动探测器近日已坠入雅加达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该探测器原计划飞往金星,由于助推器故障,未能脱离地球轨道。随着时间推移,探测器的高度越来越低,最终坠回大气层。该装置直径约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总台记者 程谟)编辑 毛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