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元宇宙:数字时代下的新职业人

2022年10月08日18:21:52 科学 1131

过去十年,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元宇宙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不断为社会发展带来惊喜。数字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各行各业拓宽了新的业务场景,也为一大批新职业人带来了新的机遇。来看二十大前瞻系列报道“我们的美好生活”,走近数字时代下的新职业人,探寻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科技与元宇宙:数字时代下的新职业人 - 天天要闻

无人机、操作手柄,还有3名队友,这是95后飞手侍明光每次工作时的标配。他驾驶的这架无人直升机起飞重量能达到550公斤,主要用于森林灭火和物资投送。

科技与元宇宙:数字时代下的新职业人 - 天天要闻

无人机飞手 侍明光:

飞过最大的一个重量有1.5吨,我们跟着任务走,飞机到哪人就到哪。我们把这架无人直升机在国内能飞的地方基本飞了一遍。

持证上岗是成为无人机飞手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飞手还要全面了解机械、无线通讯、气象空域等知识和相关法规。

科技与元宇宙:数字时代下的新职业人 - 天天要闻

无人机飞手 侍明光:

这是一个门槛不高,但后面的路很长的一个职业。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之后再去做飞手,会有更多的底气。

科技与元宇宙:数字时代下的新职业人 - 天天要闻

根据人社部此前数据,无人机驾驶员行业目前仍面临巨大人才缺口,影视航拍、农林植保、电力巡检、航空测绘都是热门的应用领域。旺盛的人才需求之下,飞手的培养体系逐渐完备。做飞手7年,侍明光也有了自己的新目标。

无人机飞手 侍明光:

我对自己未来的希望是继续往型号研发这个方向走,我梦想以后有一个成熟的型号是我带着队伍去把它给研发出来的。

无人机能代替我们去往从前触不可及的地方,而近几年飞速发展的无人驾驶更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另一种可能性。使用手机打车是日常出行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但你试过叫一辆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吗?记者就用手机叫了一辆无人驾驶车——

科技与元宇宙:数字时代下的新职业人 - 天天要闻

凤凰卫视记者:

坐上这辆无人驾驶车和我们平时打到的车最大的区别就是驾驶座没有司机,我们坐在后排的乘客还可以通过屏幕看到汽车行驶的速度、周围环境、交通信号灯等。虽然说没有人在开车,但坐在车里的感受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驾驶着汽车一样。

掉头转弯、超车并线等这些都由机器来判断,但副驾上的安全员也必不可少。2020年,拥有10年驾龄的张先生离开汽车租赁行业,成为了一名安全员。除了应对路上的突发状况,他还要记录反馈每趟行程遇到的问题,帮助改进自动驾驶技术。

科技与元宇宙:数字时代下的新职业人 - 天天要闻

自动驾驶安全员 张先生:

其实在加入(自动驾驶行业)之前,我觉得自动驾驶比较科幻,像看电影似的,一开始其实心里还是挺紧张的。

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车辆的感知能力和范围不断提升,张先生也从刚入行的焦虑变得更加老练。

自动驾驶安全员 张先生:

自动驾驶车是没有“斗气车”、加塞等这种不文明行为的。目前,自动驾驶车需要人为介入的地方已经不多了,现在挺有自信。

未来随着自动驾驶逐渐迈向规模化与无人化,安全员的工作也将从车内转为后台,继续从远程支持全无人车的研发运营。除了自动驾驶,伴随着元宇宙从概念走向台前,也让AI捏脸师这样的新职业从虚幻变为了现实。

数字人被视为虚拟世界的核心资产和元宇宙的发展基础,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演唱会、校园、企业等场景中。42岁的蔡博,三年前来到一家虚拟数字人制作公司。虽然是新产业,但同事都是来自动画、虚拟拍摄、动作捕捉等传统行业。

科技与元宇宙:数字时代下的新职业人 - 天天要闻

虚拟人制作部负责人 蔡博:

其实没有那么高的门槛,这个行业里面的融合度很高,我们希望让它越来越像真人,让它更生动,离日常百姓很近。这样大家就觉得,数字技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这也是我加入这个行业的原因。

科技与元宇宙:数字时代下的新职业人 - 天天要闻

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虚拟人企业38万多家,相比去年翻了近一倍。蔡博说,随着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培训铺开,未来虚拟人行业将呈现更加年轻态的趋势。

虚拟人制作部负责人 蔡博:

虚拟人是元宇宙连接我们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一个最重要的桥梁,我们在这里会合,然后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无人机飞手、自动驾驶安全员、AI捏脸师,越来越多新兴职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官方数据显示,到2025年,数字经济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3.79亿,数字经济也将持续大放异彩。


来源:凤凰卫视周佳昕、徐翊轩 北京报道

编辑:秋果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海边遇到水母别碰有毒!医生:被蜇伤要用海水冲洗 - 天天要闻

海边遇到水母别碰有毒!医生:被蜇伤要用海水冲洗

随着夏季来临,水上活动增多。近期,有游客在广东珠海横石基沙滩、木头冲沙滩等地发现了一些像塑料袋一样的物体,很多人还会用手触摸。其实这些“不速之客”是水母。医生也提醒:水母有毒,千万别碰!据统计,我国沿海有30多种水母会蜇人。这些水母的触须上
贵州大学助力中国真菌研究在“一带一路”上开花结果 - 天天要闻

贵州大学助力中国真菌研究在“一带一路”上开花结果

走进贵州大学农学院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菌菇特有的泥土芬芳。来自印度、泰国和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们端坐于操作台前,在无菌气流环境下小心翼翼地分离纯化菌种,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为菌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靠山吃山”的饮食传统中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菌资源,...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 天天要闻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都说“运动能够抗衰老”,但也有些人发现自己坚持跑步一段时间后,反而看上去面部皱纹好像变多了,更“显老”了。这也让很多人疑惑:运动究竟是延缓衰老的“良方”,还是过度消耗体力、加速衰老的“催化剂”?最近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揭开了真相。01运动是抗
星、空、地一体化协同 直击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 - 天天要闻

星、空、地一体化协同 直击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

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目前正在进行,今天进入调查的第三天。前两天,由于大风、冰雪等不利天气影响,探测任务主要进行的是地面作业,那么今天的情况如何? 航空物探直升机正在进行冰川调查气象条件好转航空物探直升机已起飞作业在西藏仁龙巴冰川调查点,经过昨天一天的风雪,今天已经云开雾散,天气晴朗,适合航...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济南来分一杯羹 - 天天要闻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济南来分一杯羹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
松典DC226K相机:大学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术逻辑 - 天天要闻

松典DC226K相机:大学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术逻辑

在过去一周的五一小长假里,国人再掀出游热潮,轻量化出行与高质量旅拍需求成为焦点。松典DC226K双摄相机凭借其“前后双芯、超清画质、智能操控”三位一体的硬核配置,直击年轻用户痛点。从商业级影像创作到一键滤镜直出,从便携设计到长续航能力,这款相机如何成为年轻人旅拍新宠?答案藏在技术细节中。硬核配置:前后双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