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鸟类回归,红树林焕发新生机

2022年07月14日18:44:18 科学 1403

勺嘴鹬黑脸琵鹭黑嘴鸥遗鸥,近几年湛江红树林湿地连续记录到多种珍稀鸟类,生态系统焕发新生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但在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被发现历史形成的养殖场没有清退,局部侵占或破坏红树林等问题。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誓要打赢这场生态修复的保卫战。通过不懈努力,近年来保护区新增红树林人工造林5700亩,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持续增长,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珍稀鸟类回归,红树林焕发新生机 - 天天要闻

湛江红树林生态功能不断改善

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33%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278.8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33%。保护区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红树林沿1556公里海岸线间断性分布,在控制海岸侵蚀、保持水土、抗御台风、保护堤岸、吸收转化污染物、净化海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湛江市的红树林生长茂密,生态功能凸显,但散式分布区域广、保护难度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围海造田、围塘养殖、采薪等活动的影响,红树林群落破碎化,面积急剧下降。从1990年开始,湛江市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加强管理,并辅以人工造林修复,扭转了红树林面积锐减的趋势,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红树林面积从1985年的7186.3公顷恢复到9958.13公顷,但仍然受到围垦养殖、围填海等人为活动威胁。

2016年,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率队下沉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开展实地督察。督察反馈意见也指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历史形成的4800多公顷养殖场没有清退,存在局部侵占或破坏红树林等问题。

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在《广东省贯彻落实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中明确,通过出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科学编制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对养殖场采取共管、分批赎回、红树林异地增补等方式,对已经遭受到破坏的红树林环境进行生态恢复,做好保护区划定面积内红树林的管控工作。

由此,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珍稀鸟类回归,红树林焕发新生机 - 天天要闻

湛江红树林成为鸟类天堂

落实生态补偿 保证红树林正常生长

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依法依规满足人民诉求的原则,以立法的手段解决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加强执法力量、健全巡护制度、提高巡护强度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红树林保护区的管护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三合窝红树林范围内非法占用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建码头案、非法在自然保护区内修建阻水及排水设施案、填埋保护区内天然湿地案等3个案件,并责令责任方对开展复绿工作,复绿补种红树林70亩,种植木麻黄4万株,有力推动红树林保护工作。

为加快红树林生态恢复工作,湛江市印发了《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800公顷养殖塘清退方案》,2018~2020年投入2631.54万元用于整改工作。清退岭头岛红树林核心区内410.5公顷养殖塘,恢复红树林正常潮汐生境。对实验区4570.5公顷养殖塘签订红树林自然资源共管协议,落实生态补偿,保证塘内红树林正常生长。

实现我国首个蓝碳项目交易

通过积极整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恢复。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作为国际重要湿地,是国际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地。根据观测人员记录,近几年自然保护区内有白腰杓鹬、小白鹭青脚鹬泽鹬大滨鹬等鸟类迁徙栖息,时有成千上万只水鸟在宽阔的滩涂上觅食、戏耍。更珍贵的是,在众多外形相似的水鸟群中,出现了久违的朋友——勺嘴鹬、黑脸琵鹭、黑嘴鸥和遗鸥。勺嘴鹬是世界上罕见的候鸟之一,全球数量仅剩300~400只,其全球的种群总数比大熊猫种群总数还要少,为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其评定为极危(CR)级别。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珍稀物种,目前仅存3000余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嘴鸥是国际特别保护鸟种,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编写的《濒危物种动物红皮书》中。这些对环境特别敏感的珍稀水禽的回归,表明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日趋稳定,生态功能正在恢复提高,整个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2021年4月,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核证碳标准开发和管理组织Verra的评审,保护区范围内2015-2019年期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成功注册为我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同时,由于该项目在保护雷州半岛的极危物种(IUCN CR)勺嘴鹬以及濒危物种(IUCN EN)黑脸琵鹭上的特殊意义,获得CCB的认证,成为全球首个同时符合核证碳标准(VCS)以及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CCB)的碳汇项目,意味着在碳交易时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了“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截至2020年5月产生的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且作为本次蓝碳交易的附加成果,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为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筹资780余万元,用于红树林保护、修复以及社区共建等工作,提升红树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标志着我国首个蓝碳项目交易正式完成,为红树林价值实现途径提供了示范,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助推未来碳中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 通讯员 粤环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琳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机器人,突然冲下楼“自杀” - 天天要闻

一机器人,突然冲下楼“自杀”

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政厅6月26日表示,该市首台从事行政工作的机器人从楼梯上冲下后停工。当地媒体称,这是韩国首例机器人“自杀”事件,并怀疑是否“过劳了”。 龟尾市政厅官员称,事发时这台机器人....
逐梦空天、深耕海洋 这两艘船超乎你的想象 - 天天要闻

逐梦空天、深耕海洋 这两艘船超乎你的想象

“沿着黄河遇见海”,是山东人对齐鲁大地的浪漫描述。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3500多公里,约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向海图强,深耕“蓝色国土”,2018年山东海洋战略再次升级,将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下面我们一起去探访两艘船,它们都不是普通的船哦!一个逐梦空天,一个深耕海洋,而且都有着“第一”...
消息传来!顺利出生! - 天天要闻

消息传来!顺利出生!

说起白鲸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外貌可爱素有海洋“微笑天使”之称25日开馆的广州海洋馆内,白鲸和游客互动。白鲸对生存环境要求严苛,它的繁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白鲸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就在昨天上午,广州迎来可爱
世界上第一艘氢混合动力研究船的排放量减少了75% - 天天要闻

世界上第一艘氢混合动力研究船的排放量减少了75%

世界上第一艘氢混合动力研究船可能很快就会下水。加州海岸研究船(CCRV)的初步设计已经获得美国船级局(ABS)的批准。海军建筑和海洋工程公司Glosten设计了这艘船。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将运营CCRV,其特点是推进系统使用氢燃料电池实现零
张朝阳现身知乎,科普“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 天天要闻

张朝阳现身知乎,科普“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6月29日,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出席知乎盐Club新知青年大会,围绕“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展开物理演讲,与听众一起探索广义相对论的奥秘。  时间可以单独流淌吗?时间与空间是否可以独立存在?张朝阳率先抛出疑问,引导听众打破对时间的固有认知。他表示,时间和空间不是完全独立的,之...
田英杰、唐静静:机器学习与最优化 - 天天要闻

田英杰、唐静静:机器学习与最优化

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特别地,机器学习和最优化紧密交织在一起。优化问题是大多数机器学习方法的核心,许多机器学习问题都会转化成优化问题求解。《机器学习与最优化》(田英杰,唐静静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