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要准时打鸣,难道因为它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了吗?

2022年07月05日12:05:11 科学 2000

公鸡打鸣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了,古时候人们没有闹钟,想要知道时间就全靠公鸡了,因为它每天早上都可以准时打鸣,非常的准时,好像在呼喊人们该起来劳作一样。

很多人小时候就会很好奇地问家长,公鸡为什么每天都要打鸣,家里人就会说它是饿了,喊我们喂它。直到现在,还是没人能说出公鸡为什么要打鸣,那么,它打鸣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要准时打鸣,难道因为它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了吗? - 天天要闻


有人研究证明,公鸡打鸣是一种本能的天性,跟人类的关系并不大,因为在自然界里野生状态的鸡也会打鸣的习惯,由此说来,公鸡打鸣是刻画在公鸡骨子里的技能。

科学实验

为了解开公鸡打鸣的原因,有相关科学家做了实验,将公鸡分成两组,一组接受正常的照明,一组24小时提供照明,夜间也采用人工照明;另一组采用黑暗环境,即24小时都是黑暗的环境。

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要准时打鸣,难道因为它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了吗? - 天天要闻


结果发现,在相同的环境下,两组鸡的打鸣规律还是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从而得出公鸡叫鸣与生物钟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阴天公鸡也会打鸣的重要原因。

公鸡对光的感知

科学家研究发现,公鸡的大脑和小脑之间有一块叫做松果体的物质里面有大量的光线感知细胞,它会分泌褪黑素,还可以非常敏锐的捕捉到光线的变化,太阳升起的时候受光的影响,褪黑素就会慢慢停止分泌,公鸡就会受到刺激醒来,醒来之后它就会大声,以鸣叫来宣布天明。

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要准时打鸣,难道因为它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了吗? - 天天要闻

为什么鸡在天快明的时候鸣叫呢?

这也和鸡的大脑生理结构有很大关系,由于鸡的视力在昏暗的环境下是非常差的,在晚上几乎看不见什么东西,这也是家养的鸡在晚上会归巢的主要原因。

当阳光快要出现,鸡对光线的敏感度要比人类强很多,人类还尚未感觉到光线的时候,鸡就已经提前有预感,由于太阳的升起时间比较固定,公鸡也就会随着太阳的升起在固定的时候鸣叫。

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要准时打鸣,难道因为它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了吗? - 天天要闻


由于每只鸡的大脑发育不同,对太阳的升起也会有差异,但是鸡又是一种神经质的动物,只要村里有一只鸡开始鸣叫,其它的鸡就会跟着鸣叫。

为什么母鸡不打鸣呢?

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释了,自然界的动物一般都是雄性追求雌性,雄性为了展示自己的优势,就会通过自己的优点来吸引母鸡。

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要准时打鸣,难道因为它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了吗? - 天天要闻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公鸡为什么在别的时候也会莫名其妙的打鸣,它们就是靠这种雄性激素的释放过程来吸引母鸡,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宣誓着自己领地。

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要准时打鸣,难道因为它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了吗? - 天天要闻

公鸡打鸣的时间

其实,公鸡打鸣并不是只在黎明的,公鸡从凌晨到清晨会鸣叫三遍,有的人肯定听过童谣“雄鸡唱三唱,花醒鸟忙梳妆”,这就暗示了鸡会鸣叫三次,由于鸡的三次鸣叫时间是凌晨一点左右,第二次在凌晨3点左右,第三遍在五点左右,由于前两次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人们都在深度睡眠中,所以很少有人会知道。

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要准时打鸣,难道因为它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了吗? - 天天要闻

总结

其实,公鸡打鸣更多的还是为了传递信息,不管是公鸡还是其他动物都有类似的行为,比如小牛在早上会特别兴奋地跑来跑去,喜鹊和麻雀会在早上叫喳喳的。

最后,不知道你有没有养过公鸡呢?又是否喜欢公鸡打鸣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 天天要闻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近日,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研究团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拍摄到一只金雕亚成体的捕食活动画面。画面中,一只金雕在旱獭、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猎物的活动,一旦有身体肥硕滚圆、肉质细嫩的猎物从洞口跑出来,就会立刻出击...
瞰“飞碟” - 天天要闻

瞰“飞碟”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青岛崂山区张村河沿岸的科苑经六路以东、新宏路以北、科苑纬四路以南合围区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飞碟”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正向竣工冲刺。6月25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两个穹顶已安装到位,记者用无人机在高空俯拍,画面十分壮观。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据了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整体设计以“平...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