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与SpaceX是如何克服激烈的文化冲突的(1)

2022年07月05日12:04:04 科学 1887

NASA与SpaceX是如何克服激烈的文化冲突的(1) - 天天要闻

2014年5月2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霍桑,埃隆 · 马斯克正在介绍龙 V2飞船

2020年5月,数百万美国人目睹了两位NASA宇航员:罗伯特 · 本肯和道格拉斯 · 赫尔利,乘坐龙飞船,以每小时17000英里的速度飞往国际空间站。那是自2011年以来NASA宇航员首次从美本土发射,也是历史上首次由私企生产的飞行器将人类送入地球轨道

当宇航员们安全返回时,NASA 和 Spacex的员工们一起欢呼,庆祝他们共同的成就。

这个时刻来之不易,据 NASA 和 SpaceX的员工们的说法,这种团结工作的景象是经历了多年的内斗、政治活动和相互不信任之后才出现的。

埃隆•马斯克在2002年创立了 SpaceX,宣称目标是将人类送上火星。他在200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我认为,我们开始看到一个新的太空探索时代的曙光,这个时代的推动者是商业公司,而不是政府”。

NASA与SpaceX是如何克服激烈的文化冲突的(1) - 天天要闻

2004年3月1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埃尔塞贡多,埃隆 · 马斯克站在一枚火箭旁。

当这家创业公司在最初与 NASA 合作时,它只有几十名工程师,以马斯克的狂言和第一个火箭爆炸而出名。NASA则由于过去导致宇航员丧生的悲剧而心有余悸,认为 Spacex 是鲁莽和莽撞的。

前NASA宇航员加勒特 · 雷斯曼(Garrett Reisman)说:“......普遍的看法是‘他们是牛仔; 他们很危险; 他们要人命的!”。加勒特 · 雷斯曼(Garrett Reisman)曾参加过两次航天飞机任务,2011年作为高级工程师加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从事龙飞船宇航员的发展工作。

即使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始用实力证明自己,并获得数十亿美元的 NASA 合同之后,文化分歧仍然在幕后酝酿着紧张局势。

NASA一再表示,他们对自己的传统合作伙伴波音公司更有信心。波音公司也正在开发星际飞机,一种可与 SpaceX公司的龙飞船相匹敌的航天器。

直到2016年的时候,NASA的时间表还是围绕着这个想法:即星际飞船将击败龙飞船先送到发射台。

为此,在2019年9月,NASA 局长吉姆布莱登斯坦 Jim Bridenstine 还跟埃隆马斯克大吵一架, 因为马斯克认为SpaceX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结果到了2020年,波音和 SpaceX的竞争出现了明显的转折。2019年12月波音的一次星际客机试飞失误百出,搞得NASA和波音忙得手忙脚乱找问题。而另一面则是不久之后SpaceX的龙飞船通过其最后的测试,成为了业界王者。

NASA官员的重心,这个时候开始倒向 SpaceX 及其非正统的方式。此消彼长,与波音的星际客机就差些意思了。

对此雷斯曼这样回应:“我看到NASA站出来说,‘我们应该更信任SpaceX’ーー如果八年前你播放那段视频,我肯定会大吃一惊的,那简直就是纯粹的科幻小说了”。

NASA与SpaceX是如何克服激烈的文化冲突的(1) - 天天要闻

2015年4月,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SpaceX的龙飞船运营总监加勒特 · 雷斯曼(Garrett Reisman)出席了会议。

未完待续......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瞰“飞碟” - 天天要闻

瞰“飞碟”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青岛崂山区张村河沿岸的科苑经六路以东、新宏路以北、科苑纬四路以南合围区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飞碟”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正向竣工冲刺。6月25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两个穹顶已安装到位,记者用无人机在高空俯拍,画面十分壮观。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据了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整体设计以“平...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