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脂类物质杀伤周围细胞

2022年07月05日04:08:18 科学 1191

神经细胞的损伤与凋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密切相关,但是机制不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在炎症情况下对神经元的“杀伤”被认为是重要机制,但是具体如何“杀伤”未知(1, 2)。

纽约大学医学院Shane Liddelow以及斯坦福大学Ben Barres等研究人员通过质谱等方法分析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杀伤周围敏感细胞(文中主要用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的“武器”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并非主要通过蛋白质,而是主要通过脂类物质杀伤细胞;在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合成饱和长链自由脂肪酸的酶(Elovl1)可以在体内体外缓解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3)。

Nature | 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脂类物质杀伤周围细胞 - 天天要闻

星形胶质细胞主要通过脂类物质杀伤细胞(3)


Nature | 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脂类物质杀伤周围细胞 - 天天要闻

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Elovl1可缓解神经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损伤(3)


研究人员认为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以及饱和长链自由脂肪酸对神经元等细胞损伤的机制(或与脂滴有关?),从而找到合适干预的靶点,缓解生理与病理的神经系统退化(3)。

该项工作2021年10月6日发表在nature。

Comments:

在体由“有害的”脂类物质介导的细胞毒性还需要进一步直接的证据(比如在体脂类物质聚集等);

此外,人群中脂肪酸关键代谢酶的突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值得进一步分析;

另外,星形胶质细胞为什么通过脂类物质杀伤周围细胞以及它的选择性杀伤机制(主要杀伤神经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也是关键问题。

Nature | 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脂类物质杀伤周围细胞 - 天天要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960-y

通讯作者简介:

Nature | 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脂类物质杀伤周围细胞 - 天天要闻

https://www.liddelowlab.com/shane-liddelow


Nature | 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脂类物质杀伤周围细胞 - 天天要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7-08964-1

参考文献:

1. S. A. Liddelow, B. A. Barres, Reactive Astrocyte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Immunity. 46,957–967 (2017).

2. S. A. Liddelow et al., Neurotoxic reactive astrocytes are induced by activated microglia. Nature.541, 481–487 (2017).

3. K. A. Guttenplan et al., Neurotoxic reactive astrocytes induce cell death via saturated lipids. Nature,1–6 (2021).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960-y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