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发现长着四肢的“鱼”,重达百斤有紫色的鳞,它究竟是什么?

2022年07月03日19:38:18 科学 1699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长着四肢的鱼。

在1938年的时候,有一艘渔船正在马达加斯加附近的科莫罗群岛附近捕鱼,结果捞上来了一条长相十分奇怪的鱼。

深海发现长着四肢的“鱼”,重达百斤有紫色的鳞,它究竟是什么? - 天天要闻

首先,这只鱼的体型很大,有一米半,体重近百斤。然后,它全身还生长着坚硬的鳞片,似乎还泛着紫色的金属光泽。

然而,最奇怪的地方,还是它的外形,它的尾巴与普通的鱼完全不同,分成了三页。渔民们没见过这种鱼,但想必肯定很稀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于是,他们将这个发现,告知了当时南非东伦敦博物馆的馆长拉蒂迈小姐。

然而,当拉蒂迈见过这条鱼后,翻阅了几乎所有资料,都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这条怪鱼的信息。

深海发现长着四肢的“鱼”,重达百斤有紫色的鳞,它究竟是什么? - 天天要闻

没办法,她只好将这条鱼的模样画了下来,并写信将这个情况传达给了鱼类的研究专家詹姆斯·史密斯教授。

史密斯教授一见到这条鱼的外貌,便觉得不简单,毕竟他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鱼,这条怪鱼与普通鱼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史密斯教授认定,这条鱼很可能是一种史前存在,后来被认定灭绝了的鱼。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史密斯教授认定,这是一种6000万年前就灭绝了的腔棘鱼

深海发现长着四肢的“鱼”,重达百斤有紫色的鳞,它究竟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能发现这样罕见的鱼,史密斯教授当然是十分激动,它立马就想亲眼见见这条鱼。但可惜的是,还没等史密斯教授回信,那条鱼就已经开始腐烂了。

于是,拉蒂迈小姐只好将这条鱼泡在了福尔马林里,等教授亲自来查看。

终于,过了几天后,教授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博物馆,最终也是成功确定,这正是一条腔棘鱼。

6000万年前的鱼竟然还存活于世?这个发现,立马震惊了全世界。

深海发现长着四肢的“鱼”,重达百斤有紫色的鳞,它究竟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后来,为了寻找第二条腔棘鱼,史密斯教授带着她老婆,走访了非洲东海岸几乎所有的村落,并发布重金悬赏。

终于,在14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在科莫罗群岛,有人称见到了这种鱼。而为了尽早获得这条稀有的鱼,史密斯夫妇也是立马联系了当时的南非总理,最终甚至还动用了军用直升机,终于是成功获得了这种鱼。

不过,因为这件事,当地人也在捕鱼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起来,后来陆陆续续又发现了近200条腔棘鱼。

深海发现长着四肢的“鱼”,重达百斤有紫色的鳞,它究竟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科摩罗政府就曾赠送给了我国4条腔棘鱼,并收藏在了一些古生物博物馆中。如果大家有机会,我是强烈推荐,一定要亲眼见见这种怪鱼,因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它就是我们人类的远古先祖。

只不过,当时的腔棘鱼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上了陆地,最后成功演化出了人类;而另一部分,则又返回了大海,一直存活至今。

那么,另外那部分,为何会选择返回海洋呢?

深海发现长着四肢的“鱼”,重达百斤有紫色的鳞,它究竟是什么? - 天天要闻

据一些科学家们推测,腔棘鱼早期的时候是在淡水中生活的,它们进化出了强壮的鳍,并成功爬上了陆地。

不过,由于陆地的环境与海洋相差很大,有一部分腔棘鱼就无法适应,甚至连吃的都找不到。于是,只好又折返回了海洋,继续过着躺平的生活。

而另外一部分腔棘鱼,虽然也不适应陆地的环境,但为了上岸都已经作出了这么多努力了,它们也不想半途而废,于是,慢慢开始尝试陆地上的生活、食物等等,最后也是成功演化出了各种生物分支。

深海发现长着四肢的“鱼”,重达百斤有紫色的鳞,它究竟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而那些返回了海洋的腔棘鱼,为了远离危险,它们开始向海洋深处进军,最终也是成功找了一个十分隐蔽的地方,生存了下来。

如今,几千万年过去了,这些腔棘鱼始终都生活在那里,由于深海中水温比较低,水压又很大。所以在这期间,也没什么鱼类去打扰它们,人们更是没有办法下到那么深的海域去见它们。

于是,它们渐渐被历史遗忘,早些年人们就只能通过化石来了解它们,并认为它们已经彻底灭绝了。

深海发现长着四肢的“鱼”,重达百斤有紫色的鳞,它究竟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虽然如今我们又重新发现了它们,但由于现代海洋的污染比较严重,科学家们认为,这些腔棘鱼的生存环境迟早受到影响。届时,它们可能会彻底灭绝。

无论怎样,它们也是我们人类的另一部分祖先,如果它们真的灭绝了,说实话还是让人心里有些不舒服的。希望未来,科学家们能够有好办法,让它们继续生存下去吧。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 天天要闻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近日,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研究团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拍摄到一只金雕亚成体的捕食活动画面。画面中,一只金雕在旱獭、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猎物的活动,一旦有身体肥硕滚圆、肉质细嫩的猎物从洞口跑出来,就会立刻出击...
瞰“飞碟” - 天天要闻

瞰“飞碟”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青岛崂山区张村河沿岸的科苑经六路以东、新宏路以北、科苑纬四路以南合围区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飞碟”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正向竣工冲刺。6月25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两个穹顶已安装到位,记者用无人机在高空俯拍,画面十分壮观。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据了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整体设计以“平...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