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2022年07月02日22:52:11 科学 1218

说到夏季最令人生厌的动物

不少人的答案一定是蚊子

除了难以忍受的瘙痒和肿包

蚊子给人们带来的

还有多种可怕的蚊媒传染病

在茫茫人海中

什么样的人最吸引蚊子?

在一项刚刚发表在

《细胞》(Cell)的研究中

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

如此揭示了蚊媒病毒的狡猾之处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8种急需关注的传染病中,囊括了两种烈性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寨卡热和裂谷热)。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如登革热、寨卡热、基孔肯亚热、裂谷热和西尼罗脑炎等,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登革病毒为例,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3.9亿人被登革病毒感染或重复感染,并导致50万~100万人入院治疗。由于蚊媒病毒复杂的致病机制,目前多数烈性蚊媒病毒仍缺乏有效的疫苗和针对性治疗药物。因此,科学界亟需对蚊媒病毒传播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蚊媒病毒传播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 天天要闻

可能大家都好奇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些人会更招蚊子叮咬?是更高的体温?更多的二氧化碳释放?还是更多的汗味?该研究发现,人体气味是调控蚊虫行为的关键因素。

01 为什么你在蚊子眼中更美味?

在茫茫人海中,蚊子并不是随机叮咬宿主,它们似乎总是能够精准地定位那些感染蚊媒病毒的宿主。那么,蚊子是怎么盯上病毒感染者的?为什么这些人在蚊子看来更加“美味”?

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揭示:病毒通过改变人体的皮肤微生物,重塑感染者的气味,影响蚊子的嗅觉感知。这项发现也为阻断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快速传播流行提供了全新策略。

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 天天要闻

在这项研究中,程功教授团队先是设立了三笼嗅觉测定装置,将小鼠作为感染宿主,酷爱人血的埃及伊蚊作为感染媒介,以对照实验。结果发现,蚊媒病毒感染小鼠可大量释放一种挥发性小分子——苯乙酮(Acetophenone),可有效激活蚊子的嗅觉神经系统,以影响蚊虫的嗅觉感知。

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 天天要闻

三笼嗅觉测定装置

随后,研究人员进一步收集了登革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气味,发现登革热患者的气味对埃及伊蚊表现出更强的吸引力。有趣的是,在登革热患者的气味中,苯乙酮含量也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当研究人员将不同浓度的苯乙酮涂抹于人体手臂进行蚊子的行为学验证,结果显示,苯乙酮浓度更高的手臂更容易吸引蚊子。以上研究结果说明,登革热患者由于释放大量苯乙酮改变自身气味,大幅提高了对蚊子的吸引力,吸引蚊子叮咬,加速病毒传播。

02 吸引蚊虫的“香味”如何产生?

问题来了,这些病毒是怎样操纵宿主产生更多苯乙酮的?

研究人员发现,人体或动物释放的苯乙酮主要来源于体表的皮肤共生微生物,登革、寨卡病毒的感染就可导致宿主皮肤表面细菌的丰度明显上升,而这种细菌具有代谢产生大量苯乙酮的能力。

至此,研究人员揭示了蚊媒病毒感染者吸引蚊子叮咬的原因:病毒感染提高了人体皮肤中特定细菌的比例,显著提高了感染者的苯乙酮释放能力,从而明显提高了感染宿主对蚊子的吸引力。

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 天天要闻

研究团队正在通过嗅觉测定装置评估蚊子的行为。从左至右依次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虹博士、朱毅斌助理研究员以及通讯作者程功教授。(图片来源:Xuan Guo)

随后,为了锁定参与这一过程的关键基因,研究者还对病毒感染小鼠及非感染小鼠的皮肤组织进行了RNA-Seq测序分析。发现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感染可通过抑制宿主皮肤中特定免疫因子的表达,使得原本被抑制的皮肤芽孢杆菌过量增殖,导致感染宿主的苯乙酮释放量升高。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向登革病毒及寨卡病毒感染小鼠饲喂一种维生素A衍生物——异维甲酸(isotretinoin)。这是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皮肤病药物,在小鼠服用后,有效地抑制感染宿主皮肤中芽孢杆菌的增殖,从而限制住了特殊人体气味的释放。因此,在感染宿主口服异维甲酸后,蚊子无法通过宿主的气味来定位并感染宿主,从而阻断了病毒的传播循环。

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 天天要闻

通过补充维生素A类药物,能够重塑感染个体皮肤微生物的苯乙酮释放,降低蚊媒病毒传播循环效率。(图片来源:研究团队供图)

03 怎么摆脱“来咬我”的标签?

根据以上发现,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蚊媒病毒防治思路:可以通过调控人体气味,阻断蚊媒病毒的快速传播。在蚊媒病毒传染病流行的疫区对感染者广泛补充维生素A或相关药物,有望成为避免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全新策略。

程功教授表示:“目前,我们在马来西亚已经完成了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皮肤微生物变化的研究。下个月,即将进行异维甲酸的临床试验,顺利的话,未来有可能推广应用。”程功介绍,异维甲酸早已是批准的药物,本项研究相当于为其增加一个适应症。

“多年来,当一个地区出现蚊媒病毒感染,我们大多限于公共卫生学的描述,比如统计感染率、人数等等。而解决办法是‘灭了它’,人们研究出了各式各样的杀虫剂可杀虫剂的大规模使用并没有减少蚊媒病毒,它反而愈演愈烈,近40年来登革热发病率上涨了30倍。”程功说,“所以我们需要真正去理解,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传播循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为什么会传播?为什么能快速传播?这是最基础、最朴素的科学问题,其中却包含着人、蚊、病毒间复杂的互相作用,有着许多待解答的奥秘。”

正是这些复杂的作用与奥秘,让程功十分着迷,也让他有了不追逐热点、坚持自我的定力。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启动了其他蚊媒病毒感染宿主对蚊子行为影响的研究。相信这些研究将为遏制更多蚊媒疾病的传播,提供全新的有力武器。

参考资料:[1] Hong Zhang et al., A volatile from the skin microbiota of flavivirus-infected hosts promotes mosquito attractiveness. Cell (2022). DOI: 10.1016/j.cell.2022.05.016

来源|医学院 学术经纬 中国科学报

图片 | 程功教授研究团队

资料整理 | 江盛盈

编辑 | 安妮 江盛盈

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 天天要闻

他们的故事,是《桥》

毕业时,你最想带走的一件东西是?

清华甄选书单,与你一起过夏天!

国内首次!3位清华本科生斩获这一大奖

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 天天要闻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你“在看”我吗

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