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2022年06月30日13:19:42 科学 1160

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体,善于总结经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重大的灭绝事件,人类能否从中吸取教训,学会如何应对灾难?

科学家们将整个地球约46亿年的历史综合起来,总结了人类今后将面对的三种考验。

未来的人类,真的有能力挺过这一切吗?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人类消失之后

天地不仁

地球自诞生之日起,上面的灾难就没有断绝过,生命更是几度遭遇灭顶之灾,然而不知道怎么的,生命总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每一次灭绝,总有那么一些顽强的生命,坚韧地活了下来,并再次缔造下一个盛世繁荣

这其中,有5次大灭绝,深深刻在了生命的演化路程里,至今留有印记。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灭亡开始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造成了大约85%的物种灭绝。

引发原因是藻类疯狂生长,榨干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水中的氧气,造成全球变冷,海平面下跌,海水缺氧

这件事情,催生出了一个器官的诞生——

因为奥陶纪的生物还没怎么登上陆地,很多生物都是依靠鳃呼吸,它们成为了这场灾难最大的受害者。

这其中有一小撮动物,学会了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这便是肺的早期雏形。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现存的长着肺的鱼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末期,距今大约3.65亿年,引发的原因和第一次如出一辙。

只不过这一次被灭绝的物种数没有第一次多,只有大约72%。

因为脊柱动物登陆了,脚第一次出现在了脊椎动物身上。

虽然这个时候还只能在泥沼里爬,但这说明脊椎动物有离开水的能力,即便海平面下降,水体缺氧,它们也有新的去处。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脊椎动物登陆

然而,演化并没有赋予生物无敌的能力,很快一场生物史上最严重的大灭绝降临

这场灭绝直接让大约95%的物种消失海洋动物更是直接被抹去了97%

这场灭绝就是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引发的原因是地球版块之间的运动。

但凡是能发生的一切地质灾害,在二叠纪末大灭绝中上演了一个遍。这是地球最像地狱的时期。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二叠纪末大灭绝

三叠纪末大灭绝全球变暖最能参考的对象,这是史上的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亿年前

在经历了大约5000万年干旱、炎热后,地球迎来了一场延绵200万年的雨季,被生生从荒漠灌溉成了森林

然而,雨季带来的不是新生,却是毁灭。

地面植被的改变,让一大群植食动物,饿死在了繁荣之中。

这场灭绝让76%的物种灭绝,之后地球进入到了繁华的侏罗纪,正式开启了恐龙时代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三叠纪的恐龙

而距今最后一次生物大灭绝,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垩纪末大灭绝,有大约75%到80%的生物灭绝,其中以恐龙为代表的蜥形纲生物遭遇重创。

这场灭绝是恐龙的末日,却也是哺乳动物的新生,大灭绝重置了生态系统

让原本一直被恐龙压着打的哺乳动物突然失去了天敌的压制,成为了地球新的主宰。

正是这一动物类群,最终诞生了唯一的智慧生命体——人类。

那么,人类在未来,会面临怎样的危机与灭绝呢?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小行星撞击地球

全球变暖

这是人类最容易想到的未来灾难,因为我们正在经历。

据科学家统计,从19世纪到今天,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9到1.1℃,这个速度超越了地球以往。

按照这个变暖的趋势,我们很有可能在未来遭遇三叠纪一样的干旱又酷热的时代

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66米,整个陆地被淹没10%到20%的土地

森林大面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草原与荒漠,植物也变成了低矮的灌木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全球变暖

撒哈拉沙漠会跨越地中海,吞没整个南欧、西亚地区。

到时候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很有可能是北极圈和南极圈内。

冰封已久的南极大陆将复活,从白色变为绿色。

北极熊企鹅等大量生物灭绝,人类的数量也会减少,因为土地面积缩小,气候变得不再适合种植粮食,引发粮食危机

海洋也因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酸化,珊瑚礁消失,海洋内死气沉沉,人类甚至很难捕到可以吃的鱼。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珊瑚礁大量死亡

地球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再适合居住,人类唯有离开地球,另寻出路。

可是,那个时候的人类有那个能力吗?

或许人类可以等待,等待气温下降的那一天。

因为按照地球的规律,有变暖,就会有变冷,地球会自己消化掉多余的二氧化碳,但是这个周期得按百万年计算。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地球本身就在冷热交替

天体撞击

如果说全球变暖是人类自己种的恶果开出了罪恶的花,那么天外来客撞击,就是防不胜防,天降横祸

当年的恐龙王朝,就是被一颗小行星,不由分说地终结,只留下那些证明恐龙辉煌的化石

地球历史上被天体撞击的次数数不胜数,就连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也是地球和一颗天体撞击产生的。

这不过那场撞击发生在大约45亿年前,那会儿的地球没有任何生命,所以并没有留下什么化石。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月球诞生

大约6600万年前的小行星,给地球的生物留下深刻的印记,可以说没有它,人类都不可能诞生。

如果地球在未来被一颗小行星撞击,那么谁会在这场浩劫中灭绝?

又有谁会在这行灾难中迎来新生呢?

1994年木星与一颗彗星撞击,这场撞击持续了几十个小时,留下的撞击痕迹最大直径上万公里

如果那一次撞击的是地球,那么地球很有可能就没了!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彗木相撞

天体撞击,最可怕的不是撞击那一瞬间,而是之后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这些灾难可能会持续上万年。

就像当年的恐龙,它们并非在撞击的那一刻全部灭绝,而是在接下来的几万年间,一步一步走向灭绝的。

这对物种来说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折磨,尤其是人类这种有思想的生物,眼睁睁看着自己灭绝,将会是怎样的感受?

未来,人类需要面对的,除了环境与宇宙,还有自己的一项创造——人工智能AI。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人类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灭绝

人工智能之祸

虽然我们把现在市面上的人工智能产品戏称为“人工智障”,因为比起人脑,这些产品展现出非常糟糕的思维能力。

对于霍金警告的“小心人工智能”,很多人都不会在意。

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人创造的,人是人工智能的“造物主”,它们绝对超不过“造物主”。

然而,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了人类中最聪明的几位围棋高手,让人们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

制造AlphaGo的工程师并不是围棋高手,可是它却能超越人类棋手。

这说明了一个很可怕的事情,人类引以为傲的智慧,正在被人工智能超越。

不少人对人工智能展现出担忧,他们害怕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毁灭是缓慢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人们如果过度依赖于人工智能,或许在某方面会产生倒退,而人工智能逐渐取代人类。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帮助人类

科学家则认为,如果全面使用人工智能,那么势必会有大部分人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是人类的核心工作,人工智能插不进去手。

因为人工智能离不开能源,对它来说能源就是粮食,和人类吃饭一样。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像科幻片上所演的那样,企图压制人类,那么人类可以直接切断它的能源,看它几时完。

未来人类或许会面临“三大灾难”?最好重视起来,绝对不是瞎说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与人类

这些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值得人们重视,它们并非一时脑袋发热的瞎说,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