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人类还有未来吗?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2022年06月29日22:54:02 科学 1197

进入2022年的夏季以来,世界上很多地区出现了极端的高温天气。现在这种极端高温天气越来越频繁的出现,被证实和全球变暖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人类能否避免世界末日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是在2025年。根据联合国的报告表示,气候变化加速了“异常”的自然现象,例如极地和冰川的冰融化。如果我们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到2025年,我们将到达气候的不归路,从此地球上的生命将面临很糟糕的生存环境。

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人类还有未来吗?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 天天要闻

2022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人类还有未来吗?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日前发布的报告表示,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 2025年达到不归路,未来将无法居住。在小组评估的情景中,将升温限制在1.5°C左右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迟在2025年达到最高点,并且从那时起,它们必须至少减少43%到2030 年。同样,甲烷也需要减少约三分之一。

2010-2019年间,全球温室气体年均排放量达到人类历史最高水平。报告称,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正在对自然造成广泛而危险的破坏,并正在影响全球数十亿人的生活。最不能应对它的人和生态系统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热浪、干旱和洪水的增加已经超过了动植物的耐受极限,导致树木和珊瑚等物种大量死亡。这些极端气候同时发生,造成越来越难以应对的连锁影响,使数很多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和水资源不安全状况。

大气中创纪录的温室气体浓度,以及相关的累积热量,将地球推向了未知领域,对当代和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报告进一步得出结论,过去七年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最热的七年。随着海洋继续变暖和酸化,全球海平面自2013年以来加速上升,并在2021年创下新纪录。

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人类还有未来吗?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 天天要闻

过去和现在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影响未来的气候

许多温室气体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因此,即使温室气体排放停止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也将继续增加,并在数百年内保持升高。此外,如果我们稳定浓度,并且今天的大气成分保持稳定(这将需要大幅减少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地表空气温度将继续变暖。这是因为海洋对大气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较为缓慢和滞后,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几十年至数百年。

气候的一些变化是渐进的和可预测的,而另一些则更为突然且难以预见。后者通常被称为“临界点”。临界点是一个巨大的、突然的变化,即使采取严厉措施也无法在最后一刻轻易停止。可能的临界点包括:

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人类还有未来吗?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 天天要闻

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主要冰盖崩塌——这些冰盖的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然而,有迹象表明,适度融化可能会加速进入失控状态,导致相对突然的大量冰流失。这种崩塌可能导致海平面发生巨大变化,也可能影响海洋环流。

海洋循环中断——如果海洋环流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完全停止,气候系统中的热量传递将发生巨大变化。

突然释放甲烷——如果强效温室气体甲烷从其储存在北极永久冻土和海底特殊冰层(称为甲烷水合物)中迅速释放,升温速度将会加快。甲烷排放会产生一个反馈回路,即甲烷增加温室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甲烷排放。一些科学家怀疑甲烷的突然增加可能在过去的重大灭绝事件中发挥了作用。

海洋吸收碳——今天,海洋正在吸收原本会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某些时候,海水会被二氧化碳饱和,无法再吸收。届时,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全部降落在大气中,从而增加温室变暖的速度。海洋酸化也可能扰乱海洋生物,导致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死亡,从而阻止它们从空气中去除二氧化碳。许多类型的海洋生物的贝壳可能会在酸性海洋的存在下开始溶解,将储存在贝壳中的碳释放回环境中。

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人类还有未来吗?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 天天要闻

而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在上一次大灭绝之后大约6500万年,这标志着 恐龙在地球上漫游的终结,科学家们警告说,我们正处于另一场类似灭绝事件的早期阵痛中。与其他任何一次不同,这第六次大规模死亡(或人类世灭绝),这是唯一一次由单一物种也就是人类造成的物种大灭绝。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污染和工业化农业都在起作用。在大规模灭绝中,至少有四分之三的物种在大约300万年内不复存在。一些科学家认为,按照我们目前的速度,我们可能会在几个世纪内到达这个数字。2019年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至少有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人类还有未来吗?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 天天要闻

物种大灭绝会影响到人类生存吗

物种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单一物种以特定方式与许多其他物种相互作用,从而为人类带来益处,例如清洁的空气、清洁的水和健康的土壤,以实现高效的粮食生产。当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灭绝或其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以致无法维持其重要功能时,其他物种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及其提供的好处。虽然灭绝是进化过程的正常和预期的一部分,但目前物种数量下降和物种灭绝的速度足以威胁到支持地球上人类生命的重要生态功能,例如稳定的气候、可预测的区域降水模式和生产性农业等。

总之现在由于人类导致的全球变暖和环境破坏已经影响到了很多物种的生存,而2025年是改变的关键一年。如果未来人类还没有做出改变,继续我行我素。那么最后这一系列的环境改变,也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存威胁。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是火宗君,我们下期再见!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