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使用现有仪器单分子多次测量单氨基酸分辨率解析蛋白序列

2022年06月28日05:33:17 科学 1008

Science | 使用现有仪器单分子多次测量单氨基酸分辨率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闻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4381


单细胞氨基酸分辨率的蛋白质组解析是生物医学研究人员的梦想,毕竟蛋白是绝大部分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1)。

近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Cees Dekker等研究人员也许做出了重要第一步。研究人员使用现有用于DNA测序的纳米孔系统(nanopore)通过改变样本制备与数据分析策略,高精度分析了多肽氨基酸的变化,从而证明了用纳米孔高精度蛋白测序的理念(2)。

研究人员将待测的多肽与单链DNA拼接,并使用DNA解旋酶提供动力让多肽在纳米孔定向穿梭,从而,与纳米孔DNA测序原理类似,将氨基酸序列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根据电信号推测序列信息(2)。

Science | 使用现有仪器单分子多次测量单氨基酸分辨率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闻

使用纳米孔进行蛋白测序的基因原理(2)


然而,就像预料中一样,这种多肽测序信号比较杂乱,准确性不高。研究人员分析信号杂乱的主要原因是多肽在纳米孔中往复热运动产生的“随机噪音”;于是,通过合理设置DNA解旋酶浓度,让DNA解旋酶反复与测序中的“DNA-多肽链”结合,从而像反复“倒带”一样重复测量多肽通过纳米孔的电信号,提高了多肽序列分析的准确率。研究人员推算,如果反复测量30次,多肽测序的错误率可达百万分之一以下(这也是根据物理水平细微变化测量的重要优点)(2)。

Science | 使用现有仪器单分子多次测量单氨基酸分辨率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闻

重复独立测量提高多肽序列解析准确率(2)


研究人员表示该工作只是证明用纳米孔解析单分子蛋白序列的理念,目前还存在对复杂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读取困难、读取片段短、依赖蛋白序列的“先验知识”以及复杂混合蛋白体系分析需要的实验数据量大分析难度高等等问题。

不过,研究人员乐观地展望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实验上的优化调整解决;该技术有望低成本高精度解析单细胞蛋白质组并开发出众多特异性应用,从而广泛应用于基础科研与临床(2)。

该项工作2021年11月4日发表在Science(2)。

Comments:

蛋白从头设计提高纳米孔等在低温高盐条件下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测序准确率值得探索,毕竟纳米孔测序这种自然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应用天然蛋白基本不可能最优效果(3)。

通讯作者简介:

Science | 使用现有仪器单分子多次测量单氨基酸分辨率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闻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PkEB9j4AAAAJ&hl=en

参考文献:

1. E. M. Schoof et al., Quantitative single-cell proteomics as a tool to characterize cellular hierarchies. Nat. Commun. 2021 121. 12, 1–15 (2021).

2. H. Brinkerhoff, A. S. W. Kang, J. Liu,A. Aksimentiev, C. Dekker, Multiple rereads of single proteins at single–amino acid resolution using nanopores. Science (80-. ). (2021),doi:10.1126/SCIENCE.ABL4381.

3. A. A. Vorobieva et al., De novo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β barrels. Science (80-. ). 371 (2021),doi:10.1126/SCIENCE.ABC8182.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4381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 天天要闻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最近复习考试时,搜集到一些很有趣的神经科知识点记忆口诀,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你枯燥的学习带来一丝乐趣和便利。如果你的知识库中也藏着类似的秘密武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丰富这个神经科知识的记忆宝库~Wallenberg综合征——钱医生教三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为小...
今天,在北纬31度,看千年红豆树! - 天天要闻

今天,在北纬31度,看千年红豆树!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株古树,就是一方故土、一段历史、一缕乡愁。江阴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市列入古树名木名录百年以上的有126株,分属于15科21属21种。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 天天要闻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网(SuperDARN)2024年研讨会5月20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首个高频相干散射雷达探测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的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当日在该国际会议上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5月20日,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
科学通报 | 浙江大学王林波团队总结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 天天要闻

科学通报 | 浙江大学王林波团队总结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近日,浙江大学王林波教授课题组在《科学通报》发表了题为“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的评述文章,对细菌与肿瘤转移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文章阐明了细菌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区分了胞内菌和胞外菌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探索细菌通过直接影响肿瘤细胞和通过肿瘤微环境的方式影响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
港媒:中国科学家开发出AI模型或可预测全球洪水 - 天天要闻

港媒:中国科学家开发出AI模型或可预测全球洪水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1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可以预测世界各地的洪水风险和跨区域流量,甚至可以对缺乏水文记录的流域进行预测。该模型名为ED-DLSTM,不同于其他预测模型依赖历史流量数据,它使用海拔和降水等属性。由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在同行评议...
“郑州航空港号”卫星发射成功 - 天天要闻

“郑州航空港号”卫星发射成功

从今天起,夜晚璀璨的星空中,将会有一颗星星的名字以“郑州航空港”来命名——北京时间2024年5月20日11时6分,“郑州航空港号”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纤维电池技术新突破:衣服可为电子设备充电 - 天天要闻

纤维电池技术新突破:衣服可为电子设备充电

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手机可放在编织有纤维电池的织物上充电。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一件柔软透气的衣服,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还能便捷地为手机、手表等随身电子设备供电。这一曾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已经变成了现实。
翱翔吧!获救猛禽将在佛慧山重新飞向蓝天 | 生物多样性日 - 天天要闻

翱翔吧!获救猛禽将在佛慧山重新飞向蓝天 | 生物多样性日

《济南时报》5月20日报道 由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济南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的2024年济南市“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将于5月22日在佛慧山广场举行。活动当天,两只被救助的猛禽——苍鹰、大鵟(kuáng)将在这里被放归大自然。 猛禽飞来佛慧山 “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鸟类的总称,指凶猛的掠食性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