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大转移,下一个会是中国吗?

2021年09月29日23:07:03 科学 1545

什么是世界科学中心?当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算是世界的科学中心。从16世纪科学诞生到今天,世界上出现过5个科学中心,经历了4次科学中心的转移:

NO.1,意大利

16世纪,代表城市:罗马、佛罗伦萨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欧洲率先解放思想,用科学思维探索世界的国家,出现了以伽利略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先导,冲破宗教枷锁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看法。

在伽利略去世后,意大利科学中心地位便已不在。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大转移,下一个会是中国吗? - 天天要闻

伽利略·伽利雷(测日魔王)

NO.2,英国

17世纪,代表城市:牛津、伦敦。

由国王和政府资助的英国皇家学会,成为了引领世界科学最新潮流的组织,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巨匠。代表人物是牛顿

科学的兴旺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吃尽红利,经济军事遥遥领先世界。

在牛顿去世后,英国的科学实力开始迅速衰落,科技中心回到了欧洲大陆。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大转移,下一个会是中国吗? - 天天要闻

艾萨克·牛顿(牛老爵爷)

NO.3,法国

18世纪,代表城市:巴黎。

法国开始了启蒙运动,这是一场深入社会、宗教、艺术、文学、科学的深度思想解放,大量的新学科,新理论出现,科学体系爆发式生长壮大。科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成为热门的哲学思潮,科学真正开始向全世界传播。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大转移,下一个会是中国吗? - 天天要闻

伏尔泰(欧洲的良心)

NO.4:德国

19世纪,代表城市:哥廷根

德国在进行了彻底的教育制度改革后,吸引了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汇聚到德国,成为学术研究的乐土。随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相继诞生,德国也出现了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帮助德国成为世界一流国家。然而过于自信的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接连战败,大量人才流失,导致世界科学中心的再次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大转移,下一个会是中国吗? - 天天要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纪第一人)

NO.5,美国

20世纪初,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美国,自知文化科技落后,开始积极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科学家移民美国。二战后美国占领德国,招募了大批德国科学家移民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美国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引领了大半个世纪的科技潮流,20世纪人类步入后工业时代的大量实用性科技发明都是源自美国,世界高校排名美国是碾压式的存在,7成诺贝尔奖来自美国。并且这种领先世界的幅度,远大于前四个世界科技中心当年的幅度,美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发达的经济实力,也让欧洲传统列强难以追赶。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大转移,下一个会是中国吗? - 天天要闻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大王)

到今天,21世纪已过去21年,美国还是世界科学中心吗?

答案是肯定的,美国在科学领域各个指标的贡献都大于25%。但情况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就在过去短短的10年间,中国的科研成果指标已经超过日本,在高速追赶美国。拿顶级期刊的高质量论文为例,目前中美两国占比都在30%左右,大幅领先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持续快速增长。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上可能会出现中、美2个世界科技中心并存的景象。中国+美国遥遥领先世界,与欧洲老牌列强的差距愈拉愈大。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就点个赞呀~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