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倒挂犀牛的科学家得了诺贝尔奖?

2021年09月12日16:40:06 科学 1138

“科普”倒挂犀牛的科学家得了诺贝尔奖? - 天天要闻

今年的搞笑诺贝尔交通奖

一头倒挂在直升机上的犀牛。/纳米比亚环境部

犀牛的身体倒挂在空中会怎样?谁解决了孩子的荒唐问题的好奇心与实际实验的科学家被授予的Ig诺贝尔奖今年。一位分析猫叫声中包含的信息的研究人员和一位找到了摆脱潜艇蟑螂的方法的退休海军军官也获得了该奖项。

哈佛大学的“纪念 的 不大可能的 研究”上发表9日(当地时间),“当一个研究小组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宾·拉德克利夫教授领导的运输直升机犀牛,却颠倒,容易姿势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分别是?因为他对比较影响的实验的贡献,他被授予第31 届搞笑诺贝尔交通奖。”

搞笑诺贝尔奖是一种“假诺贝尔奖”,在诺贝尔奖公布前一个月公布。他是“真正的(不是不可能不大可能 正版英文单词的缩写)。组织者说:“该奖项颁发给了一项让人们有机会笑然后思考的研究。” 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今年的颁奖典礼在网上举行,实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朗西斯·阿诺德(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和卡尔·怀曼(2001 年)2007 年物理学奖)和Eric Maskin博士(2007 年经济学奖)作为演讲者参加。

“的 臭鬼”,在搞笑诺贝尔奖的吉祥物。模仿罗丹的《思想者》。/ Ig的 诺贝尔

倒挂的犀牛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非洲,栖息地经常被迁移以保护濒危动物。大型动物如犀牛是通过悬挂在直升机上运输的。“没有人研究过倒立的姿势如何影响动物的心肺功能,”拉德克利夫说。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纳米比亚环境、林业和旅游部的帮助下,麻醉了12只黑犀牛并将它们挂在起重机上以测量它们的身体变化。实验表明,与俯卧姿势相比,犀牛更擅长倒挂。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起重机上吊起一只麻醉的犀牛并进行实验。/康奈尔大学

研究人员假设血液流动是原因。犀牛的下半身通常有很多血液,所以气体交换很好,但上半身缺乏血液。倒挂犀牛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就像一个人倒立一样。此外,研究小组补充说,犀牛由于其巨大的重量,通常容易对骨骼和肌肉造成伤害。

拉德克利夫教授说:“当我第一次听说我将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时,我不确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更多的人应该知道正在为拯救与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神奇动物所做的努力,”他说。

瑞典科学家发现,猫在想吃东西时往往会哭到最后。/朝鲜日报数据库

请求帮助时停止哭泣的猫

其他获奖者也进行了超乎想象的飘忽不定的研究。今年的搞笑诺贝尔生物学奖颁给了瑞典隆德大学的苏珊·舒尔茨教授。2011 年,他发表了分析猫叫声中包含的信息的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当猫想要食物时,它们往往会在哭声中结束。另一方面,在去兽医医院的那天,由于压力而降低了哭声结束的音调。研究人员发现,当30人聆听猫叫声的录音时,大多数人只能从音调中理解其中的含义。

今年的搞笑诺贝尔昆虫奖颁给了美国预备役海军中校约翰·穆里南。穆里南中校于1971 年宣布,一种名为敌敌畏的杀虫剂可用于对抗潜艇上的蟑螂,而不是有害的环氧乙烷。物理学奖颁给了一位科学家,他发现了即使在人群中也能防止人们相互碰撞的秘诀。机械奖授予了一位研究人员,他发现了即使人们可以走路而不会撞到他们时也会经常发生碰撞的原因。事故原因是使用手机。

生态学奖颁给了一位分析生活在路上口香糖中的细菌的科学家,和平奖颁给了一位发现胡须可以减少拳头对面部影响的研究人员。医学奖颁给了一位声称性高潮可以缓解鼻塞并帮助呼吸的研究人员。

化学奖授予一位声称能够通过分析电影院空气中观众的体味来预测正在观看的电影的暴力和耸人听闻的科学家。经济学奖颁给了一位分析政治家肥胖与腐败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人员。

韩国也产生了几位获奖者。

韩国尚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但有几位韩国人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1999年全年gwonhyeokho可隆先生“香套装,环保的贡献,开发,2000年文鲜明统一教,浮桥是在1960年36开始,在对1997年全年3600已被选定为共同的婚姻是功德一万对经济学奖得主。

另一个1992年来,10月一28日,来到了世界的尽头,午夜的狂喜(携举)yijangrim达明部委谁声称部长2011被选为数学行政诺贝尔奖获得者。近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 Jiwon Han因其对携带咖啡杯时咖啡溢出现象的研究获得了2017 年流体力学奖。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号,到家!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到家!

今天,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探测器已于本月初先后完成月球背面软着陆、采样、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等工作。欢迎回家致敬追梦的中国航天来源:央视新闻、央广网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