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人群30亿?《Nature》公布:有望重编程视神经告别“四眼”

2021年08月17日22:49:09 科学 1760

如果说统计数据中有多少青少年患有近视,那么就有多少孩子曾被叫作“小四眼”。

曾经互联网出现过一份有趣的问卷,如果你拥有三种能力你会选择做什么,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结果显示,拥有一双视力健康的眼睛竟然打败拥有一份完美的工作、美好的感情等跃居前3。看来,即使近视问题成为常态化,但近视的痛也在近视后才能明明白白地体会了。

看电视反而不会近视?

作为“中国激光显示第一人”,许祖彦将激光技术浓缩在仅仅一台小型打印机大小的控制器,背后是八旬院士的追光之路。许祖彦还常常纠正人们对于激光显示的误解:激光不仅不会伤害眼睛,反而能更好的保护眼睛。

近视人群30亿?《Nature》公布:有望重编程视神经告别“四眼” - 天天要闻

如今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正处于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时期”,激光显示技术或将成为突破瓶颈的那一束“光”。激光显示不仅增强视觉感受,更有一个与其他显示器相比无法超越的优势:护眼。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报告,激光显示技术无主要对眼造成伤害的短波蓝光,且做到低疲劳度。

事实上,对于普通家庭用户而言,重要的并不是色彩折射或色域覆盖率数字高低,而是切切实实反应在视力度数上的变化。

教师或将成为近视问题的压力终端

除新型显示技术行业外,同样对于视力问题倍加关注的还有教育行业。

近日,有网友留言称:全国小学生近视率超30%、高中生达80-90%,如此触目惊人的数据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未来。希望可以将近视率纳入学校考核指标。

近视人群30亿?《Nature》公布:有望重编程视神经告别“四眼” - 天天要闻

教育部对此回应,早在2018年就明确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作出规定。并有计划制定新规以解决这一大难题。

我国如今作为世界近视第一大国,诚然紧抓视力问题是必要的,但是,青少年的视力问题来源于自身、家庭与学校三者,如果“层层重视”变味为“层层施压”,最终压力或将落在执行端的教师一人肩上,这是否不太公平?况且,这并不是任何人的初衷。

“趁火打劫”近视焦虑助长治疗乱象

有调查者曾随处进入一家近视治疗店,“医生”宣称:自己的店里曾治疗过一个5岁多的女孩,仅两个疗程,视力从0.3提高到0.7,再提升到1.0。而工作人员竟把这些“逆天”的治疗效果归因于“我们的大夫每天陪伴孩子训练、泡脚、扎针、按摩,因材施教及时调整,保证孩子治疗效果。”

近视人群30亿?《Nature》公布:有望重编程视神经告别“四眼” - 天天要闻

如此离谱且天价的治疗方法,有不少家长前赴后继去尝试,即使知道也许只是智商税,但还是都抱着“万一”的心态,“万一真的有效,孩子的眼睛就好了”。不幸的是,没有那么多万一之事。

也许你会说,改善用眼习惯或者屈光手术如今也算得上是小手术范畴,近视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无论是打磨角膜或植入人工晶体都需要在度数足够稳定后才能进行,术后会伴随终身性的副作用,况且,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行手术,李嘉诚等为什么不摘眼镜,难道是因为差钱吗?

再者,某些眼部问题如视网膜脱落黄斑变性等生理性视力问题,仅靠生活习惯或手术等手段一般无法很好解决。

有望实现分子水平呵护双眼

此前,大卫·辛克莱教授在顶级科研期刊《Aging》上发文表示,经Wright Life (莱特维健)等生物企量产化的一种名为WLNAD的物质对视神经有极强的保护作用,并且能够显著抑制视网膜脱落等病症的进一步恶化。人眼视网膜发育和存活的主要因子为SIRT1,其活性的改变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老年视网膜、光诱导的视网膜变性都有改善作用。而WLNAD正是通过激活SIRT1活性,加强修复DNA能力。

近视人群30亿?《Nature》公布:有望重编程视神经告别“四眼” - 天天要闻

事实上,这一物质早就流行于国外富豪圈,辛克莱尔教授将其由国外带入东亚的视线,而莱特维健将其量产送进千万普通家庭之中。据悉仅仅是网上购物平台数据显示,WLNAD相关物质的市场达50亿之多,可谓是把福音顺着网线传入家庭。

在辛克莱的论文发表之前,一项研究曾跃于《自然》(Nature)封面,一支来自哈佛医学院、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在国际具有影响地位的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基因治疗诱导小鼠眼睛的神经元重编程到一个更年轻的状态,让它们重新获得视力再生和恢复的能力,并提供了靶向基因参考。

近视人群30亿?《Nature》公布:有望重编程视神经告别“四眼” - 天天要闻

“我们的研究表明,可以安全地逆转视网膜等复杂组织的年龄,并恢复其年轻的生物学功能。”作者Sinclair表示。不过,在进行任何人体实验之前,这些发现还需要在不同的动物模型中得到复制。

近视人群30亿?《Nature》公布:有望重编程视神经告别“四眼” - 天天要闻

即使某些技术目前无法靶向作用于人体,但是如此方向发展,我国摘掉世界第一近视大国的“帽子”指日可待。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叶光富:在太空拍到了!这是我的家乡 - 天天要闻

叶光富:在太空拍到了!这是我的家乡

“大家能认出这是哪里吗?”5月24日,在“科学大讲堂·我们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现场,身着蓝色航天制服的叶光富手指大屏幕,向台下观众抛出悬念。
成都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项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报 - 天天要闻

成都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项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报

5月24日,本报从成都市住屋和城乡建设局获悉,该局近日通报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排查情况(三十四)。本报注意到,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报。通报信息显示——检查时间:2025.5.20;检查点位: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政道路三期);建设...
全世界的河流正在死亡吗? - 天天要闻

全世界的河流正在死亡吗?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河流有生与死,甚至也有权利。它请读者从这些方面思考河流,看看有什么能从对河流的重新想象中涌现。
近4000场奇趣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引爆科学热潮 - 天天要闻

近4000场奇趣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引爆科学热潮

龙虎网讯 (通讯员 徐阳 记者 丁玉珏)5月24日,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子建等国家科技尖兵,来自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齐...
“十万个为什么”科普IP发布,百位少年体验科幻盛宴 - 天天要闻

“十万个为什么”科普IP发布,百位少年体验科幻盛宴

5月24日,奉贤新城在水一方科幻馆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少年科普盛宴——“未来学院·科幻奇旅”十万个为什么探索实践活动。活动以“科幻+科普”为核心,通过沉浸式漫行、互动打卡、科技体验等形式,带领100名青少年在1公里的环线旅程中,感受科学魅力,点燃探索热情。活动中,在水一方科幻馆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发布...
徐汇区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节喊你来打卡 - 天天要闻

徐汇区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节喊你来打卡

伴随着稀宇科技和阶跃星辰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合作生成的开场视频,2025年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暨徐汇区科技节启动仪式昨天在漕河泾会议中心举行。2024年徐汇区新增1家市级科普基地(上海核工院核能科技馆)和2家区级科普基地(复旦大学“病原生物科学馆”、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轻·博物馆”)。三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