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不能预测,汶川发生4.8级地震,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2021年07月15日21:32:23 科学 1844

文丨熊宝包

图丨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展到今天,人类在科学的技能树上点出了很多科技,比如宇宙探索。人类造的飞行器,已经飞出太阳系;而美国和中国的火星车,早已传回很多火星的资料。

要知道,火星距离地球最近也有5500万公里,最远则超过4亿公里,平均距离2.2亿公里。跨越亿万公里把探测器降落在火星表面,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么高难度的事情人类都能实现,却做不到预测地震。

地震不能预测,汶川发生4.8级地震,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 天天要闻

人类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不能预测地震?

预测地震,即便以今天人类发达的科技水平来说,依然是一件可望而不及的事情。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可以做到预估某地发生地震的概率、地震的强度以及损失等等;但如果预测地震到来的具体时间,人类束手无策。

因为想要预测地震,我们面临的困难有很多。地震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期间还有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因素影响,想要准预测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时间,基本不可能。

地震不能预测,汶川发生4.8级地震,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 天天要闻

人类无法准确预测地震

而抛开种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人类无法预测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看不见

事实上,人类对很多事情的预测都建立在看得见的基础上。比如天气预报,卫星拍到云团在移动,然后提前预测它的行径路线,进而做到预报某个地区的天气

再把视野拉得广阔一点,人类预测彗星、小行星会不会撞上地球,也是通过各种太空观测仪器,提前看见“天外之物”的到来并对其轨道进行预测。

地震不能预测,汶川发生4.8级地震,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 天天要闻

地球内部结构

而地震源于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以及地壳板块碰撞或者断裂,想要预测地震,就要看见地底深处的岩浆、板块以及地壳的运动轨迹。但人类目前为止最深的钻井也只有10公里左右,而地球半径足足有6371公里!

总而言之,由于无法直接观察震源区和地壳结构,人类无法预测地震的发生

地震不能预测,汶川发生4.8级地震,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 天天要闻

地震波影响范围

汶川发生4.8级地震,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北京时间7月14日23时36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4.8级地震,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随后有新闻报道称,汶川发生地震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很多住在成都的居民,都提前收到了中国地震预警网发来的预警消息。

既然地震无法预测,为什么成都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呢?

地震不能预测,汶川发生4.8级地震,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 天天要闻

成都居民收到的地震预警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震波的概念。地震波就是地震时产生的波动,按传播方式可分为三种:纵波、横波和面波。

纵波(又称P波)就是从地底深处纵向到达地面的振动,它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5.5~7千米每秒,速度虽然快但破坏性很小。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上下振动,对地面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地震不能预测,汶川发生4.8级地震,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 天天要闻

而横波(又称S波)可以简单理解为横着传播的振动,传播速度3.2~4.0千米每秒,它能使地面前后、左右晃动,破坏性很强;面波就是纵波和横波在地表相遇产生的混合波,是地震中建筑倒塌的主要原因。

地震发生的时候,来自震源、震中的地震波就像海浪推进一样,向四周扩散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此次地震的震中距离成都市约76公里,地震波需要十几秒才能抵达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成都市人们收到的预警消息是在地震后发出来的。据了解,汶川4.8级地震发生后5秒,中国地震预测网就将消息发出去,所以人们才能提前收到预警

地震不能预测,汶川发生4.8级地震,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 天天要闻

地震波传播模式

拓展阅读:中国曾正确预测地震

1975年2月4日北京时间19点36分,海城发生7.3级大地震。这是辽东半岛中南部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但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却很少。

因为在地震发生前,中国科学家对该次地震进行了准确预测并及时发布预报,大大降低了受灾严重程度;海城地震总计伤亡18308人,占全区总人口数的0.22%。在7.3级的大地震的威力下,这个伤亡人数已经很少很少了。

地震不能预测,汶川发生4.8级地震,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 天天要闻

而且,海城大地震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政府组织大规模撤离,大幅度降低伤亡和损失的成功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正确预测地震而不是准确预测而且还是在长期监测的基础下,结合前震、地震断裂带等因素做出的一个大概预测。当时中国科学家预测到该地区会发生地震,但不知道地震到来的具体时间和位置。

地震不能预测,汶川发生4.8级地震,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预警?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

能够预测地震,不知道是多少科学家的梦想。遗憾的是,人类目前为止还做不到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我们相信未来某一天,在科学家的努力下,预测地震的技术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到了那个时候,也许人类就可以像预报天气一样准确地预测地震。

——END——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医学家顾玉东逝世,享年87岁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医学家顾玉东逝世,享年87岁

5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讣告:著名医学家、教育家顾玉东院士逝世,享年87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医学家、教育家,中国手外科、显微外科、肢体功能修复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党的十五大代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主任,《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国家卫生...
重组胶原测不到胶原?巨子生物回应 - 天天要闻

重组胶原测不到胶原?巨子生物回应

央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在官方微博发布《告消费者书:关于近期网传“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检测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严正声明》(下面简称声明)。声明称,针对所谓“巨子生物涉嫌严重造假”“重组胶原测不到”等不实指控,公司予以严正驳斥并坚决否认。公司所有产品研发生产全程严格...
沉痛悼念!顾玉东院士逝世 - 天天要闻

沉痛悼念!顾玉东院士逝世

今天16时许,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讣告,沉痛悼念顾玉东院士。顾玉东因病抢救无效,于2025年5月24日18时不幸逝世,享年87岁。华山医院官网显示,顾玉东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1961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能给我100条鲥鱼,它们就不会灭绝”,探访“长江四鲜”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闻

“能给我100条鲥鱼,它们就不会灭绝”,探访“长江四鲜”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淀山湖畔的金泽镇莲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进这里的全城最大水产养殖单体设施,在占地1万平方米的超级大棚内,8米直径的大水池一个接一个,犹如巨莲出水。从池中游弋的长江𫚔鱼、长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顾”的长江刀鱼,上海水产人正为传统意义上的“长江四鲜”保种保育、繁种扩种。然而,“...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原创 杨怡 杨博士说心理 北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不仅仅可以让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会现象,甚至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应对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绍给你10个人类无法抗拒的心理学效应。每一个都发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