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16年,中药再次挑战复发转移!全身检查助诊断肿瘤!

63岁的陈先生来自嘉兴。漫漫抗癌路上,他已经是“老兵”了。

因为胸腺癌,他与癌魔苦苦抗争了16年,

虽然胸腺癌当初发现后就及时做了伽马刀手术,化疗也有20多次。

但还是逃不过癌症的复发转移。

2015年开始,癌细胞就卷土重来,肺里、肋骨、胸椎骨,不断地侵蚀着陈先生。

如今,陈先生的胸腔有积液、后背、前胸的骨头很痛,一天必须要吃三次止痛药,10天内体重就下降了4斤!现在体重连90斤都不到。

陈先生摸着干瘪的胳膊,十分无奈。

这些年为控制复发,他跑遍了各大医院都找不到有效的应对方法,孝顺的女婿到处帮他寻找能抗癌的保健品,桑黄灵芝虫草……不管多贵都给他买。

但昂贵的保健品吃下去,依然不能控制癌细胞的发展。

陈先生的癌痛已经越来越严重,他从不甘心到妥协、到接受、到不抱希望。

但前不久浙江省台《养生大国医》的一档访谈节目又点燃他生的希望。

“电视上,我看到了孙彩珍院长的访谈,还有恶性胸腺瘤病人杨火华,我和他的病一样的,他吃中药康复5年了。我想我也来试一下。”611号,陈先生特意穿了一件大红色的T恤,提了2嘉兴粽子,在女儿、女婿以及老伴的陪同下,一家人一大早就开车赶到了杭州种福堂中医院

当走进医院,看到大厅里展板上30名抗癌明星的康复经历,以及诊室墙上挂着一面面康复病人送来的锦旗,还有很多来排队抓药的肿瘤患者,这更加坚定了他也要走向康复的决心。

“之前总以为中药没有用,现在才知道早就应该来找中医。”陈先生有点后悔,他也说因为自己每次复查的肿瘤指标一直是正常的,这导致他之前有些大意。

对此,孙彩珍院长解释说,肿瘤指标正常,也不能说明患者没有肿瘤。肿瘤指标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肿瘤标志物。很多类型的肿瘤和肿瘤标志物也有密切的关系。一旦出现了肿瘤,肿瘤标志物就会持续升高,或者呈数倍或数10倍的升高。但是也有的肿瘤病人,肿瘤标志物没有明显变化,所以肿瘤标志物只是一个临床上参考的数值。部分正常的病人,也会出现肿瘤标志物偏高。诊断肿瘤,肿瘤标志物化验不是唯一的标准,需要结合全身的检查

什么是胸腺瘤

●好发于前纵隔的肿瘤

●可表现为胸部钝痛、咳嗽、气短等不适

●早期可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早期治疗效果良好

胸部钝痛、气短及咳嗽要重视

胸腺肿瘤是较常见的成人前纵隔肿瘤,其中恶性约占10%

胸腺瘤(thymoma)是由胸腺上皮分化而来,多发于前纵隔的肿瘤。早期可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临床上常表现为胸部钝痛、气短及咳嗽等症状。

胸腺瘤可以发生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完全切除后依然有复发的可能。但纵隔的结构比较复杂,里面有心脏、食管气管、胸腺、神经等重要器官。手术难度比较大。

胸腺瘤作为一种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肿瘤,患者若进行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纵隔肿瘤好发于30岁至50岁的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一部分纵隔肿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是在体检中无意发现。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若出现剧烈胸痛、面部或上肢胳膊浮肿、气急、声音嘶哑等,往往表示肿瘤侵犯已相当广泛,需立即至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