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炼、3不做

2025年05月11日19:13:02 健康 1988


本文个人观点,仅供娱乐,请勿迷信其中!

明天就是5月12日了,您注意到手机日历上的"农历四月十五"了吗?这个日子在咱们传统文化里可藏着不少讲究。特别是对咱中老年朋友来说,记住下面这三个提醒,能让您过得更舒坦!

农历四月十五正处"立夏"节气里,太阳黄经达到45度。您瞧这天文台的数据,明天地球刚好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中间,形成"望月"现象。

老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年四月十五当晚7点23分,月亮就能达到最圆状态,这可是十年难得一遇的"正圆望月"。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炼、3不做 - 天天要闻


具体要注意啥?

【不睡】警惕别睡太晚的“子时觉”

“不睡”绝非倡导大家彻夜不眠,而是着重提醒大家,要格外留意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个特殊时间段,尽量避免熬夜。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子时一阳生”有着深刻的内涵,子时作为阴阳交替的关键节点,被视为人体自我修复的黄金时期。

此时,人体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进入深度休整与自我调养的阶段,各个脏腑都在悄然进行着排毒、修复等工作。

尤其是中老年朋友,身体机能本就有所下降,更需顺应自然规律。倘若超过11点还未入睡,身体就像得不到充足“燃料”的发动机,容易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而且,这种不良影响还会持续到第二天,导致血压不稳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大家务必重视子时觉,尽量在11点前进入梦乡。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炼、3不做 - 天天要闻





【不炼】避开正午剧烈运动

夏日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调节身心,但运动时间的选择大有讲究。特别是在炎炎烈日下,把握好运动时机至关重要。

气象数据显示,每天上午 10 点至下午 2 点,太阳辐射强度达到峰值。此时,阳光毫无遮挡地直射大地,地面如同被架在火上烘烤,气温持续攀升,地表温度往往会突破 40℃,甚至更高。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难度剧增,极易出现中暑、脱水等状况。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失去往日的弹性,变得相对脆弱。当暴露在高温中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需加倍努力散热,心脏泵血负担随之加重,血管承受的压力也显著上升。这不仅容易引发头晕、胸闷等不适,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带来不可忽视的健康风险。

因此,不妨将运动时间调整到清晨或傍晚。当第一缕晨光唤醒城市,或是夕阳为天空披上绚丽晚霞时,气温相对凉爽,微风轻拂,此时出门散步,既能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又能有效规避高温危害,可谓一举两得。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炼、3不做 - 天天要闻


健康防护:立夏后需避免的三件 “伤身事”

随着立夏时节到来,气温逐渐攀升,生活习惯也需随之调整。在这个季节,有三件 “伤身事” 尤其需要避免,它们看似平常,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损害健康。

首先是切勿用冷水冲澡。

山间清澈的泉水、井里沁凉的井水,在燥热时虽极具诱惑,但此时人体毛孔因高温处于张开状态,就像门户大开的屋子。若突然用冷水浇淋,寒气会迅速侵入,极易引发感冒,还可能对关节造成长期损伤,埋下健康隐患。

其次,隔夜冷菜要慎食。

炎热天气如同细菌的 “温床”,即便将凉拌菜放入冰箱,低温也无法完全抑制细菌滋生。这些 “潜伏” 的微生物经过一夜繁衍,会让看似新鲜的冷菜暗藏危机,食用后很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实在得不偿失。

最后,添减衣物需谨慎。

尽管白昼阳光炽热,短袖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但早晚温差仍可达 10℃左右。清晨出门时,凉意尚存;夜幕降临时,寒气渐起。特别是关节敏感人群,随身携带护膝与薄外套,才能有效抵御温差带来的健康风险。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炼、3不做 - 天天要闻






这些讲究有道理吗?

1. 从现代医学看:农历十五前后,月球引力达到峰值,会影响人体生物节律。医院数据显示,这段时间失眠、焦虑的就诊量会增加15%左右。

2. 从气候来说:立夏后空气湿度增大,中老年人排汗功能减弱,更要注意防暑降温。气象台预报明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湿度超过70%,这种天气最怕闷出毛病。

3. 从养生角度:春夏交替时节人体阳气外浮,内脏反而虚弱。这时候贪凉、熬夜、过劳,最容易落下病根。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炼、3不做 - 天天要闻




应该怎么做才合适?

早上6-7点:开窗通风,喝杯温蜂蜜水

中午11-13点:保证半小时午觉

傍晚17-19点:适当散步,微微出汗就好

晚上21点前:热水泡脚,按摩脚底涌泉穴

最后提醒您:这些老传统不是要限制大家,而是帮咱们顺应当令过生活。明晚记得抬头看看月亮,给自己沏壶菊花茶,和家里人唠唠家常,这就是最好的养生法!觉得有用不妨转发给老伙伴们,大家一起健康度夏!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戴手套!戴手套!致死率或达100% - 天天要闻

戴手套!戴手套!致死率或达100%

在日常生活中被鱼刺刺伤或许已经司空见惯然而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伤口却可能隐藏着不容小觑的健康风险01 浙江丽水58岁的张阿姨近4个月来一直被手部肿痛折磨起初只是一个小脓疱没想到之后却整只手都红肿疼痛近期张阿姨辗转去到丽水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医
全市首个社区脑健康中心落地嘉定,半年服务患者超200名 - 天天要闻

全市首个社区脑健康中心落地嘉定,半年服务患者超200名

2024年11月,上海市首个社区脑健康中心落地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通过利用AI检查设备开展神经退行性疾病筛查,以及三甲医院专病专家下沉社区,加强脑健康疾病的早期筛查、诊疗与干预,也为病人就医提供更多便利。半年来,项目已累计筛查出脑神经疾病患者200余名。5月10日下午,瑞金医院的神经科专家再次来到安亭镇社...
控制体重,如何防止“借吃消愁” - 天天要闻

控制体重,如何防止“借吃消愁”

有人面临工作压力、情感焦虑时,会出现“情绪性进食”行为……这些看似满足口腹之欲的举动,实际上是情绪困境的“求救信号”。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到来之际,心理健康与体重管理的关联再度引发关注。
护士节丨这个科室的护士每天制作超千个“安心包”,用“任意门”送往全院 - 天天要闻

护士节丨这个科室的护士每天制作超千个“安心包”,用“任意门”送往全院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外科楼四层,“消毒供应中心”的标识牌低调悬挂。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枢纽,这里采用了模块化的布局和设计——物料传输系统好像精密的物流矩阵,以确保医用器械从污染到灭菌的全流程闭环。湘雅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主管护师杨霞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在这里,“包”是很重要的单位。消毒供应中心会...
每天该走多少步?如何避免运动损伤?这样走路才健康 - 天天要闻

每天该走多少步?如何避免运动损伤?这样走路才健康

走路也能走出健康。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规律步行不仅能有效锻炼身体,还能预防多种疾病。每天走多少步才科学?怎么走更健康?如何避免运动损伤?一起来看规律步行对身体有哪些益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股骨头坏死科主任医师陈镇秋介绍,规律步行的好处多多:防止肌肉萎缩:让腿部肌肉保持活力,走路更轻...
年轻人开始用“多巴胺排毒”,提升专注力有科学依据吗? - 天天要闻

年轻人开始用“多巴胺排毒”,提升专注力有科学依据吗?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 谭琪欣)一段时间内禁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听音乐,也不吃垃圾食品……“多巴胺排毒法”,正在不少年轻人中悄然流行。这有科学依据吗,是否真的这么神奇?“我也跟风试了一次,但只是不刷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一开始会很不习惯,总想打开手机,但后面学进去了也就还好,而且等到晚上结束...
每天早餐加一物,全身炎症风险都降低! - 天天要闻

每天早餐加一物,全身炎症风险都降低!

提到核桃,很多人都认为吃核桃补脑,但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2025年2月,英国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食物与功能》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早餐中加点核桃,可以对记忆起到延迟保护作用,并改善大脑认知功能。
大脑很爱的5种食物却要少吃,为什么呢? - 天天要闻

大脑很爱的5种食物却要少吃,为什么呢?

大脑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补脑健脑的需要,大脑健康年轻自然长寿。除了保证每日足够的睡眠和适量运动,还可以通过食物为大脑补充营养。鱼肉防止脑细胞退化鱼肉是促进智力发育的首选食物之一。
73岁普京的养生之道:深夜尽量不吃东西,每天运动强心肺! - 天天要闻

73岁普京的养生之道:深夜尽量不吃东西,每天运动强心肺!

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谈养生”的消息引发了不少人关注。据参考消息援引俄新社5月4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录片《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普京·25年》中表示,他尽量不在深夜吃东西,但有时会喝国产的开菲尔(一种无糖酸奶),他的冰箱里还有熟酸奶。报道截图纪录片中,普京还展示了自己位于克里姆林宫内的健身房。他还表...
消停了一段时间后,上海“种植牙口腔医院”骚扰电话怎么又多起来了? - 天天要闻

消停了一段时间后,上海“种植牙口腔医院”骚扰电话怎么又多起来了?

去年7月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刊发《疯狂打电话骚扰上海市民的“种植牙口腔医院”,究竟是“哪一家”?》一文,曝光了上海多家口腔医院委托一些开展“AI外呼”业务的第三方营销企业,通过大量拨打“AI语音电话”的方式开展营销,为口腔医院拉客引流,给上海市民带来了不胜其烦的电话骚扰。今年3·15期间,央视再次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