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专家建议:一院多区六大问题需警惕!
3月20日,上海市卫健委印发《2025年上海市医政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明确提出严控公立医院分院区数量,要求在3个以内。

图源:上海市卫健委
《要点》提出,加快医疗资源布局优化调整。制定本市“十五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除国家战略承载区和市级重大战略发展区外,在医疗资源富余的区域严格限定常规医疗资源投入。
同时,要加强医院多院区管理,公立医院分院区数控制在3个以内,指导市级医院郊区院区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级,结合卫生健康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区属二级医疗机构向康复、中西医结合等功能转型发展。开展全市医疗机构级别校核工作。
除了上海,河南省卫健委今年亦有相关表述,严禁公立医院盲目扩张、重复建设、举债建设。
为推动公立医院合理发展,早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严禁多院区建设未批先办、未批先建,杜绝无序扩张。
专家建议:一院多区六大问题需警惕
此前,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曾撰稿表示,在允许“一院多区”政策支持下,作为医院管理及相关部门,在准备建设一院多区时,也要仔细思量一下可能会遇到的六大问题,做好更充分和完善的预案考量。
1
负债问题
尽管国家明确在一院多区建设中禁止举债,但根据既往经验,几乎所有的地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都会贪大求高,因此举债方面要思考清楚。
2
运营问题
由于规模太大,多院区的统一管理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曾有研究认为,医院的规模要适度,认为床位在800到1200张效益最佳。一院多区要做的是优质资源扩容,而不是稀释摊薄。一旦实施一院多区被拆分之后,可能会面临稀释摊薄的问题,这也是需要考量的。
3
费用可能会上涨
新医改以来,国家为了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十多年持续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一方面补供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立医院床位快速增加,一方面补需方,连续增加医保补助资金,尽管新医改以来个人支付比例有所降低,但随着公立医院床位快速增加、医保补助资金连续增加等情况,群众就医费用也有所增加,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同步增长,年住院率也成倍增加。而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建设,规模扩张之后,如何避免医疗费用继续上涨,也是需要考虑的。
4
医保控费压力或将增大
一方面,因为医保本身专业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要做好drgs,必须大医院配合,当大医院在一院多区和医联体模式下,或者在dip模式下,将众多医疗机构都变成一家人,形成了一块铁板之后,医保的强势可能会失去威猛。面对航母级大医院,医保能不能管得住?
5
社会办医空间问题
随着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的次第建成,一些社会办医的生存和发展可能会面临问题。
6
分级诊疗推进方面
在优质医疗资源本来就短缺的情况下,一院多区建设虹吸病人、虹吸医生的力度将更大。分级诊疗所期待的“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局面是否能形成,也需要思考。
来 源 / 中国医院院长、看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