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一旦确诊,不只是“戒糖”那么简单,最重要的,其实是从一日三餐开始做起。
很多人一边吃着自认为健康的食物,一边却还在担心血糖飙高,结果该控的没控住,不该控的却一味忍着,日子也过得很辛苦,血糖却始终上上下下。
尤其是一些老糖友,吃饭完全靠感觉,不看种类、不讲顺序、不管时间,觉得能吃饱就好,殊不知,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才是真正影响血糖波动、并发症发展的关键。
那到底吃饭这件事,糖尿病人要特别注意哪四点,才算是真正吃对了呢?
每一口饭的咀嚼时间会影响血糖吸收速度
很多人总觉得吃饭时间长就是磨叽,尤其是干活忙、工作节奏快的人,吃饭就是“解决问题”,能在十分钟吃完绝不拖到十五分钟。
可真到了糖尿病这个阶段,吃饭就不再是速度的事了,而是身体消化、吸收和调控的过程。
研究发现,吃得太快,会直接增加餐后血糖的波动幅度,这种突增的血糖很容易让胰岛细胞反应不过来,久而久之,胰岛功能就会一步步下滑。
当你一口饭扒得太快,食物几乎没经过咀嚼就滑进肚子,身体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消化,而且胰岛素的分泌也会跟不上节奏,血糖一下子就蹿起来了。
而如果咀嚼充分,不仅帮助了消化系统的前端运作,还能让食物里的碳水释放得更慢,胃排空的速度也会减慢,血糖就不容易突然上升。
咀嚼的过程还能刺激唾液里的酶分解食物,同时也向大脑传递“饱”的信号,减少进食量,这对于糖尿病人控制体重也很重要。
那个患者在工地管理一线,每顿饭三五分钟就吃完,血糖波动大,医生建议放慢节奏后,餐后血糖曲线变得更平稳。
主食搭配蛋白质比单吃粗粮更稳定血糖
一提到糖尿病,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粗粮好”,糙米、玉米、黑麦轮着吃,可问题是很多人吃了之后反而觉得不舒服,或者血糖控制效果也没想象中那么好。
其实真正影响血糖的,不光是碳水的种类,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主食里加点“刹车片”,而蛋白质就是这个“刹车片”。
当你摄入蛋白质时,它会在胃里刺激胃排空速度变慢,同时还能促使胰岛素以更温和的方式释放。
和碳水混合摄入的蛋白质,就像是给血糖加了一层保护膜,让它慢慢地、稳定地进入血液,不会像纯碳水那样“秒飙”。
很多人一味地强调粗粮好,其实在不搭配蛋白质的情况下,粗粮也可能让血糖短时间升高,尤其是煮得太软、吃得太多的情况。
像豆类、鸡蛋、豆腐这些食物,和全谷主食搭配起来吃,比单纯啃一碗糙米饭要科学得多。
那个患者为了控制血糖,曾坚持半年只吃杂粮饭却效果一般,后来早餐里加了煮鸡蛋、午饭搭配豆腐后,血糖曲线明显下降。
固定进餐时间可重建胰岛节律
有很多糖尿病人,哪怕控制饮食了、吃得健康了,血糖还是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问来问去,发现问题出在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上:吃饭时间不固定。
今天上午九点吃早饭,明天十一点才吃,午饭有时候早,有时候晚,晚饭更是看心情。
这种乱节奏,其实直接打乱了身体的代谢节律,也会拖垮本来就已经不太稳定的胰岛功能。
胰岛素的分泌,是有生物钟的。规律的进食能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释放相应的激素去应对血糖的上升。
但如果你每天吃饭的时间都不一样,身体根本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启动反应机制,等你吃下去了,它才慢悠悠地开始工作,血糖自然就飙高了。
而且长期不规律进食还会让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打乱胃肠道蠕动节律,增加肠胃负担,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血糖控制。
有研究指出,规律进食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甚至在不改变饮食结构的前提下,也能让餐后血糖曲线变得更平缓。
而且,对一些已经出现轻度并发症的患者来说,规律进餐甚至能减缓并发症的恶化。
那个患者因为在项目上班时间不稳定,三餐极不规律,调整进餐时间后,连续一段时间餐后血糖都控制得很好,甚至减少了降糖药的剂量。
饮食顺序的调整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吃饭的顺序这件事,很少有人真正重视。大多数人都是饭来了就开吃,什么热就先吃什么,什么香就往嘴里夹什么。
但对糖尿病人来说,饮食顺序真的是个“血糖刹车”按钮,能不能按好,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
研究显示,如果一顿饭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类食物,最后吃主食,可以有效延缓碳水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的最高值。
这种方法并不新奇,却是非常实用且科学的。
原理也简单,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里形成一层“屏障”,蛋白质能启动饱腹机制和消化酶的释放,让你在真正吃到主食的时候,肠胃已经不是那么“渴望”碳水了。
而一上来就吃米饭或馒头,那血糖自然就是一下子冲上去,身体还来不及缓冲。
这种饮食顺序调整,不需要你额外花钱、不需要你换菜谱,就能做到血糖管理的优化,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方法。
那个患者以前吃饭习惯就是先吃饭后吃菜,医生建议换了顺序后,连续监测一周餐后血糖曲线平滑了很多。
糖尿病不是光靠“不吃糖”就能控制好的,真正决定病情走向的,是日复一日的吃饭细节。
咀嚼速度、主食搭配、进餐时间、饮食顺序,每一个看似微小的习惯,都会在血糖控制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真正聪明的吃法,从不是吃少吃苦,而是吃得对、吃得稳,才能让身体不在糖分面前“手忙脚乱”,日子过得轻松,血糖也能慢慢稳下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饮食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