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安:加速推进我国植入性医疗器械创新和规范管理

2024年02月28日14:15:10 健康 1127

“支架、瓣膜、起搏器……如今,拥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年龄无上限等优点的植入式器械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可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死亡率,是目前世界各国医疗行业竞争的焦点领域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取得了部分突破性创新,但仍整体面临着‘卡脖子’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告诉记者,今年的全国“两会”,他将着重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创新和规范管理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安:加速推进我国植入性医疗器械创新和规范管理 - 天天要闻

植入性医疗器械,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的高端产品,是医疗器械产业中重要的产品门类。近些年,患者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需求明显增加。在我国,2022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注册总病例数超129万例。另有数据显示,全球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105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达148亿美元。

随着我国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的持续发展,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取得系列突破,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与国外医疗器械行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国产医疗器械所占市场份额不足。以心脏起搏器为例,2021年,我国国产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市场份额仅占6.46%。”身为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同时也是一位临床医学科学家,对于这种现状,他颇为忧心。

进口与国产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价格差异较大。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产品为例,目前临床在用的进口产品价格约30万元,国产价格在20万元左右,可在保证高品质疗效的基础上,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要解决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中的‘卡脖子’问题,逐步实现国产产品的替代,一方面要加速推进相关产品的创新研发,另一方面也要对创新研发的成果在临床使用和推广方面提供制度保障。”王建安团队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回收和精准定位的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系统,对于植入性医疗器械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成本高、投入大、对主体创新能力要求高、审批时间长、研究成果临床转化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和难题,他都深有体会。

因此,王建安建议,要多措并举、形成部门合力,来支持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原始创新。

“首先,建议国家成立植入性医疗器械研发联盟。”王建安说,植入性医疗器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其研发既需要顶尖科研机构、高水平医院、高新技术企业的参与,也需要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人才的参与。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为植入性医疗器械研究注册、应用、保护、管理等全链条环节开通“绿色通道”,多层次深化优化国产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应用环境,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机构联合高水平医疗机构、高技术企业等成立植入性医疗器械研发联盟,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学研医”融合发展的道路。

“其次,要保护植入性医疗器械原始创新。一方面,建议由科技部牵头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广科技成果赋权和转化的成功经验,组织科技、产业、法律、财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家成立职务发明界定委员会,明晰职务发明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和收益分配标准,建立细化的尽职免责制度,减少科研人员顾虑,促进成果转化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更好支持和保护原研性植入性医疗器械研究各方的主体利益,包括畅通医保收费路径、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期等,严格创新审批流程,限制低水平、高重复、无意义的植入性医疗器械进入市场,进一步激发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动能,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王建安表示。

除此之外,王建安认为,还应该加快构建植入性医疗器械应用规范管理体系。

“植入性医疗器械属于高科技和学科交叉的产品,技术发展快、风险高,应用法律来保证创新行动的发展动力和持续性。一是建议国家药监局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医疗器械管理法》尽快出台,鼓励学者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科学理论研究,以支持医疗器械的创新行动得到可持续发展。二是建议国家药监局选取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或有植入性医疗器械研发基础的部分发达省市,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研发试点,将审批权限适当下放,将考察、鉴定等流程前置,触角前伸,为审批、研发提速,加强上市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尤其是通过临床试验评价进入批量生产的成熟医疗器械,确保监管到位。三是建议国家医保局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采购目录,推动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尽快投入使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王建安建议。

“拥有医学科技创新的主动,我们才能赢得国家医学发展的主动。”王建安相信,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在一系列研发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国家植入性医疗器械产业定可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文刊登于2024年2月28日《人民政协报》第5版

记者:刘喜梅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21岁驼背畸形女孩术后增高5厘米!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勇闯手术“禁区” - 天天要闻

21岁驼背畸形女孩术后增高5厘米!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勇闯手术“禁区”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二病区收治了一名特殊的脊柱侧弯女孩小莉(化名)。小莉今年21岁,身高160cm,体重仅有35公斤。多年的驼背畸形让小莉的性格非常内向,不善言语。通过外科手术,小莉的身高增长了5cm,背部畸形也有了极大的改观。入院后,脊柱外科李晶教授和王孝宾副教授为其接诊治疗,但初步的检查结果却令...
复旦大学再获1亿元捐赠,重点支持复旦附属医院发展 - 天天要闻

复旦大学再获1亿元捐赠,重点支持复旦附属医院发展

今天(5月17日),距离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日还有10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成立,重点支持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基金启动资金1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计划2027年复旦上医创建一百周年之际,基金达成首期5亿规模,到健康中国2030实现时...
男子疑因高反抢救无效后离世 医生提醒:不要洗头洗澡 - 天天要闻

男子疑因高反抢救无效后离世 医生提醒:不要洗头洗澡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一名男性游客在四川四姑娘山旅游时疑因高原反应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离世此事引发广泛关注相关话题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医生提醒:不要洗头洗澡将该名游客送至医院的司机发帖称,5月9日,他在网约车平台看到有人发布返回成都的顺风车订单,便和对方取得联系。次日早上8时21分,他抵达出发点后,发现该男子是...
关于八段锦,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 天天要闻

关于八段锦,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总是打呼噜?别不当回事,这4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天天要闻

总是打呼噜?别不当回事,这4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深夜,当你的枕边人发出震耳欲聋的鼾声,你是否曾愤怒地用枕头捂住耳朵?或者自己被鼾声惊醒后,发现喉咙干痛、头痛欲裂?全球有近10亿人正在经历这样的困扰。打呼噜,这个被戏称为“睡眠交响乐”的现象,远不止是噪音问题——它可能是威胁生命的隐形杀手。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以为会变胖,实际很减肥!这5个习惯,你中了几个? - 天天要闻

以为会变胖,实际很减肥!这5个习惯,你中了几个?

当代人减肥主打一个:既要轻松又要见效。以下五个习惯,你以为会变胖,实际特别减肥01锻炼后,该吃吃该喝喝运动完不吃=白练!吃点更有利于体重下降+增肌。有研究发现,运动后高蛋白饮食组的BMI下降了0.6个点(相当于一个1.7米的成年人,约减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