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医圣张仲景仅用4味药,从根上断绝湿气

2023年12月30日18:15:12 健康 1540

“十人九湿”,这句话看似夸张,但现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脾虚湿气重的毛病。很多疾病比如炎症、结节,都和体内湿气过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什么人体内会有湿气?

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

自然界中的湿邪侵犯人体,属于外湿;

人体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气在体内大量堆积,属于内湿。

外湿易除,内湿难除,尤其是经年累月的痰湿、湿瘀,更是诸多疑难杂症的根源。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医圣张仲景仅用4味药,从根上断绝湿气 - 天天要闻

湿气重都有哪些表现?

1. 脾胃虚弱,没有胃口,不想吃饭;

2. 面部油亮、头发爱出油;

3. 身体困倦,没精神,懒得动弹;

4. 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马桶,难冲干净;

5. 肥胖,小肚子大;

6. 舌头胖大,两侧有齿痕,舌苔厚腻;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医圣张仲景仅用4味药,从根上断绝湿气 - 天天要闻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除湿鼻祖方:苓桂术甘汤,此方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很多除湿的方子,基本上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而来。

方组: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医圣张仲景仅用4味药,从根上断绝湿气 - 天天要闻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从脾胃往下走,把水湿往下带,可以通过二便把体内水湿排出去;

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可以把体内多余的水湿重新利用起来,气化成津液;

桂枝主要有温补的作用,可以温补脾胃,所以在这里用它唤醒脾胃;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调和诸药。


四味药配伍,有升有降,有阴有阳,有补有泄。不光排掉了湿气,还能把湿气产生的根源给调理好。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医圣张仲景仅用4味药,从根上断绝湿气 - 天天要闻

中医认为,身体湿气重多是脾胃出了问题,所以祛湿就要从健脾胃入手。脾气上升,胃气下降,体内气机运行顺畅,那么湿气自然就能排出去了,苓桂术甘汤就起到了这样的一个作用。


此方的适用范围:

1. 心下逆满

脾胃水湿太多,有一种上逆的感觉,容易打嗝或则呕吐;


2.容易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的人

水湿过多堆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就会出现水肿的情况。


3.舌头两侧有齿痕,舌苔厚腻的人

这部分人容易感到疲乏,懒得活动,记忆力减退,头昏脑涨,舌头胖大,舌苔厚腻。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医圣张仲景仅用4味药,从根上断绝湿气 - 天天要闻

这些都表明湿气已经在体内泛滥了,这个时候就可以试试这个祛湿方子,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湿气问题,而且还不伤脾胃的阳气。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衰竭的心脏重获“同步节拍”,60岁心衰患者焕“心声” - 天天要闻

衰竭的心脏重获“同步节拍”,60岁心衰患者焕“心声”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梦 曾潇潇近日,湖北省中医院心内科团队为一位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重度心衰患者,成功实施了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这场“心脏起搏+除颤”的联合治疗,展现了该院在心衰器械治疗方面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患者为60岁女性,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心...
69岁奶奶腰椎骨折,3毫米切口“打骨水泥”快速康复 - 天天要闻

69岁奶奶腰椎骨折,3毫米切口“打骨水泥”快速康复

【本网讯 卓晨薇、郑勇玲】近日,患者马奶奶的家属将一面印有“大医精诚 德医双馨 仁心仁术 情暖人心”的锦旗送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施玉博医生手中,感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让病人摆脱痛苦,并得以快速康复。
广西脑科医院:设立“延伸药房” 解决乡村病患取药难题 - 天天要闻

广西脑科医院:设立“延伸药房” 解决乡村病患取药难题

“以前取药,得从村里去乡里、县里,再跑到市里的医院,这一路下来,要换好几趟车,花时间又花钱。现在,在村里就能取上药了!”家住柳州市三江县富禄乡的患者家属王先生高兴地表示。 广西脑科医院精防专家向富禄乡卫生院工作人员讲解开设“延伸药房”注意事项。广西脑科医院供图 为破解乡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取药难、复诊...
“伤肝菜”被揪出!这4种素菜可能加重肝硬化,再馋也不要吃! - 天天要闻

“伤肝菜”被揪出!这4种素菜可能加重肝硬化,再馋也不要吃!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我每天吃
41410例!山东传染病疫情通报! - 天天要闻

41410例!山东传染病疫情通报!

5月23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山东省2025年4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通报2025年4月1日至4月30日全省共报告法定管理传染病25种41410例,死亡46人山东省2025年4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通报2025年4月1日至4月30日,全省共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