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受风寒,内又化热,这个中成药可治
前段时间亲戚咳嗽不停,买来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吃上,仅吃了两次,完全好了。有个朋友患上肺炎,医生让他买些干果及感冒清热颗粒来吃,后来恢复了健康。
感冒清热颗粒,仅看清热两个字,会觉得是不是受了风热,事实上,这是邪气入里所化的热,起因是风寒感冒。
所以感冒清热颗粒的所治,是表邪要清,内里的热也要解,风寒更要疏散。功效总结为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那么外受风寒,内又化热,会引起什么症状呢?
当风寒压过了身体的承受度:
其一,会怕这个风这个寒,所以有怕冷恶寒的表现。
其二,鼻是肺的门户,如同一个需要润滑油的通风口,这个润滑油是鼻腔分泌液。
正常情况下,肺气宣降正常,则通风口风量适宜,鼻腔分泌液干湿适中。若风寒入肺,肺叶受冷,呼气吸气变缓,通风口的风量也减缓,难以干燥分泌液,于是积而成线。
且因寒气不能起到熬炼的作用,所以颜色是没有改变的,成白色清涕。若受的是热,热气熬炼,就成为黄色的涕。
头痛发热也可因风寒入里而起。
人体怕冷,其一可因外界降温而让身体感受到冷感,这是正常的冷,多穿衣服就暖和了。
其二是物理上的身体发热,摸皮肤会感觉到烫,我理解为这是外感风寒,体内启动防御机制,搬运身体内部的热能到体表,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
东墙修了,西墙没有热能保护怎么办?当然也会感到冷。这种情况,多穿了衣服或是多盖了被子,有可能不觉冷了,有可能冷感仍在。无论哪种,皮肤常是烫的。
这种不正常的冷常和头痛联系起来。体内的防御机制启动了,气血的流通难免受影响,最常见的,就是气血难以供应到巅顶。想想看,往一幢楼运水送气,若是管道不正常,顶楼的水气供应是最受影响的。
这种不正常的冷也常和身痛联系起来,寒湿邪气影响气血流通,阻滞而痛,尤其在身体有湿的时候,湿瘀痹阻,更容易引发身痛。
而若是风寒入里的时间稍长,则易因风寒束表,卫气郁闭和体温的带动而转化成热象,热气熏蒸咽喉,导致咽干。而咳嗽,则是无论受到风寒还是热侵袭,都易振动肺叶而引发,若是久咳牵动肺部,则常有“肺都要咳出来”的感受。
以上症状,视个人身体情况并非均会出现,比如我那个亲戚就仅有咳嗽一症。而舌相,常表现为苔白而黄。
来看看哪些药中大将组成了感冒清热颗粒团队:
白芷、薄荷、柴胡、防风、葛根、桔梗、荆芥穗、苦地丁、芦根、苦杏仁、紫苏叶。
本方所用,全是感冒类方剂中常见!且因散寒与解热需要兼顾,所以既有散风寒的中药,又有解热的中药。
散风寒的中药:白芷,防风,荆芥穗、紫苏叶。解热的中药:薄荷,柴胡,葛根,苦地丁,卢根。
两类中药中,白芷和葛根均可止头痛。且白芷以祛风燥湿,还可治周身寒湿疼痛,葛根以发汗解表,治项背不舒与肩背疼痛。
风寒束表,内里化热,往往可用发汗打开束缚,释放热量,防风、荆芥穗,葛根,薄荷,紫苏叶均有发汗功效。
柴胡与葛根,都能升清阳,在解表退热时常常一起出场。
关于苦地丁,为地丁紫堇的全草。地丁类中药一般抗病毒功效强,比如紫花地丁就是消炎杀菌良药。
卢根不仅能清热泻火,还与葛根一样能生津,防治内热伤津。
桔梗和苦杏仁均有止咳功效。桔梗能让肺气该升的升,由此祛痰排脓。杏仁苦温,让肺气该降的降,由此止咳平喘。
薄荷除了解热发汗,还能起到化痰与利咽功效。
这便是11味中药配伍而成的感冒清热颗粒,外能散寒,内能清热,用于外感风寒或内有郁热所致的感冒,表现为鼻流清涕、头痛发热、恶寒、咳嗽、咽干,身痛等。
本方外感有汗不宜服用。
感冒看似是小病,发展起来也可能是大病,所以感冒的发展常常分为几个阶段,而懂一些感冒药的运用,有助将感冒扼制在早期,可谓治病不求人,对吧!
温馨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关注@中医非遗传承人买建修,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心]
#家庭健康守护官##中医来了##健康科普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