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2023年02月01日20:54:14 健康 8362

新京报讯 据中疾控网站2月1日消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公布。以下为全文:

一、感染监测数据

(一)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各省份利用已有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实时掌握核酸检测数据。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份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12月9日检测量为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1月23日降至最低28万后有所反弹,1月30日为97.4万。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其后呈现低位波动,1月30日为2.4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波动下降,1月30日降至2.5%(图1-1)。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1-1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10.5万,其后有所反弹,1月30日为13.2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30日降至最低,分别为2848和2.2%(图1-2)。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一)总体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1月30日为16.4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4.3%(图2-1)。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农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员结果。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2023年1月30日为6.9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2.5%(图2-2)。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三)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月23日后呈低位波动,1月30日为9.5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1%(图2-3)。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哨点医院监测结果。2022年12月9日起,在我国已建立的824家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包括国家级哨点医院546家、省级哨点医院278家)和402家国家级网络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22年9月-12月上旬,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至第51周(12月19日-25日)达到最高60万;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4周(1月23日-29日)已下降至2.0%,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图2-4)。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 

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标本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检测,从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4周(1月23日-月29日)新冠阳性率已下降至8.3%;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目前流感阳性率维持在1.0%以下(图2-5)。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 

   三、住院诊疗情况

   (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1月30日下降至14.4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1.1%(图3-1)。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1月30日下降至1.4万,较峰值下降了89.3%(图3-2)。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三)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1月30日下降至434例,较峰值下降89.8%(图3-3)。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我国持续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2022年12月后在每个省份选择部分哨点医院开展门(急)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部分特殊人群病毒变异监测。同时开展陆路、水路和空港口岸入境人员病毒变异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主要为ba.5.2.48、bf.7.14和ba.5.2.49,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一)总体情况。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30日,全国共报送2058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3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2.1%)、bf.7.14(23.3%)和ba.5.2.49(16.0%),ba.5.2等21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5%之间,49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6%)(图4-1)。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4-1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说明: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28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二)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全国共报送1187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2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1.1%)和bf.7.14(27.8%)(表4-1)。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2例,其中,1例xbb.1,4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2例bq.1.8。    

表4-1 全国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三)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总体来看,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江苏bf.7及其亚分支和ba.5.2及其亚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图4-2)。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说明: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28日;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2020年12月15日全国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后,接种速度明显加快,5天完成1亿剂次接种,单日最高接种2474万剂次。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接种工作,截至2023年1月3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0亿剂次(图5-1)。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2.9%和90.6%(图5-2)。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0%,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2%(图5-3)。 

中疾控:在院新冠感染死亡病例数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 天天要闻

图5-3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注: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人群,分母为2022年12月10日各省上报的老年人摸底登记人口数。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编辑 孙琳智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 - 天天要闻

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

近期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5月16日#新冠感染又抬头#的话题登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还晒出了自己的抗原检测结果新冠阳性率攀升南方高于北方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出当前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态势。根据监测数据显示,3月31日-5月...
生理期请病假被要求脱裤子证明?高校回应 - 天天要闻

生理期请病假被要求脱裤子证明?高校回应

5月1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一名女生在生理期不舒服时前往医务室请病假,被要求脱裤子以证明其身体状况。对于此事,该校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医务室值班人员工作开展符合相关流程,并指出网络传播的相关视频经处理后存在失真等问题。5月16日,该校有关工作人员回应称,相关诊疗规定并非近期才开始实施,...
【荐书】这次,终于可以彻底摆脱腹胀了——《终结腹胀》 - 天天要闻

【荐书】这次,终于可以彻底摆脱腹胀了——《终结腹胀》

作者:塔玛拉·杜克·费曼美国知名注册营养师,纽约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专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饮食管理,拥有13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目前在纽约胃肠病协会工作,同时还任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营养师实习项目的临床导师。她是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下的麸质与胃肠疾病营养师分组的成员,并参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工作组的工作。此外,...
【科普营养】偶尔放纵伤脑伤身?Nature子刊:吃5天“垃圾”食品,肝脏囤脂,对大脑产生长期伤害!…这类人尤其要小心! - 天天要闻

【科普营养】偶尔放纵伤脑伤身?Nature子刊:吃5天“垃圾”食品,肝脏囤脂,对大脑产生长期伤害!…这类人尤其要小心!

文章来源:梅斯医学 撰文木白已授权《临床营养网》转载周五下班,甩掉工作的疲惫,躺平在沙发上,外卖点单“手起刀落”——奶茶加珍珠,炸鸡配薯条,经典“快乐套餐”一键安排。追剧刷综艺,吃得嘴油手油心不油,幸福感拉满!毕竟,生活已经够苦了,偶尔放纵一下,也不过是给自己充个电,哪能这么容易“出事”呢?可惜,来...
新冠感染又抬头?高危人群需警惕 - 天天要闻

新冠感染又抬头?高危人群需警惕

近期新冠感染又有高发趋势,不少网友晒出了新冠抗原“两道杠”的照片。视觉中国|图流感高峰期刚过,新冠感染又有抬头趋势? 2025年5月15日,中国香港歌手陈奕迅在微博称“一夜之间被病毒搅垮”,因确诊新冠宣布延期高雄巨蛋的三场演唱会。知名歌手也“中招”,让新冠病毒又引发关注。尤其五一假期后,社交平台上“刷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