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人的抢救,很多时候需要治的主要是家属?这句话估计很多人看不明白,也搞不懂为啥这样说?
这不是别人说的,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大多数时候,真正危重病人的抢救,需要“救治”的,真的是家属……
一、选择的背后,其实是伦理道德!
更多的危重症抢救,背后其实是伦理道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就好像一个街坊,老父亲90多岁,急性大面积出血以后。我多次和家属说不建议手术,但家属“情真意切”的表示,无论如何都要手术。因为六个子女表示,要是让村里人知道没有手术放弃回家了,子女们会觉得抬不起头来。这,和医疗技术无关,更多的是社会伦理。
二、家属的选择,都是权衡再三的结果!
无论是非要手术,还是坚决放弃,这其实都是家属商议后权衡再三的结果。一个已经基本渡过危险期的脑卒中患者,家属商议后还是决定放弃,原因很简单: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卧床不起的老人,这个基本上也能确定是卧床不起,家属100%没有精力和能力,更没有经济实力来照顾好患者的后半程。及时止损,说起来难听,但也真的是被逼无奈。
三、重病人的死活,都是为了活着的人!
老乡弟兄四个,老娘入院后子女就告诉我,无论如何都要让老娘活着,哪怕只是一个植物人。因为子女四个都在外地成家立业,老家就剩下老娘一个人。要是老娘不在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老家了。最后老人真的是一个植物人,子女四个千恩万谢的出院了。其实,危重病人的死活,都是为了活着的人。因为,他们连自己选择生死的权利都没有了。
所以很多时候,抢救病人已经和医术无关,需要考虑的更多的是家属的期望值。家属期望病人无论如何都要活着,那么对于任何能让患者活下去的手段都是对的!如果家属只是期望患者有质量的活着,如果没有生活质量就无所谓死活,那么就需要考虑有些治疗手段的必要性。
这样讲来,你就会明白我说的那句话:很多时候,重病人的救治,治疗的都是家属。更直白的说,是家属的期望值和心理预期!